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清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88394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长生传

张惠言

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兄偻且病,常给守舍。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其为佣,勤甚。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及其于所价直皆然。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家益贫,兄病益甚。长生晨则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数月,长生亦死。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给守舍                    爨:烧饭B.未尝                                校:计较
C.长生晨则其兄             食:吃饭D.其园地之半以敛焉            鬻:卖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哥哥驼背患病无法营生,长生只能靠种地种菜和为人赁佣来养家糊口。
B.陈长生沉默寡言,逢人爱笑。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他还吃苦耐劳,别的佣工不愿做的事情,长生没有怨言,从未懈怠。
C.长生孝顺母亲,敬爱兄长。他曾在门前瓜瓠架下,高声歌唱,格格而笑,以娱乐家人。后来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把他们安葬在室前。
D.作者在文中塑造了陈长生勤劳淳朴、恪守孝悌的形象,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指出了乡人对他的矛盾性评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
(2)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4.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
【知识点】 其他清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竞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指秦始皇。④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既:已经。
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登上。
C.严更笑不可抑——抑:控制。
D.殆佛门所谓“定劫”欤——殆:几乎。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复遣之使去     ②令秦武阳为副
B.①一老僧倾听久    ②皆白衣冠以送
C.①而严竟青词作相   ②而乃嫚骂了事
D.①老僧预知之,不能救 ②荆轲和
3.对“甲”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和宾客“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荆轲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4.下列对两段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5.翻译。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2017-11-29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编选自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               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处也               胜:优美的
C.寇乱殄,区内无事                         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去万事                  捐:弃。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B.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C.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D.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基础,又参差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铮铮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2017-12-25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徐霞客传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夙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B.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C.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D.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也借指乡里。
B.丹青:丹指红色,青指黑色,因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黑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C.服阙:“阙”是终了、完毕的意思,“服阙”就是指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D.布衣:布制的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借指平民,类似的代称还有黔首、黎元、白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2)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2018-07-07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