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2 题号:887719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其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凤一夜霜。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把官场比作“臭腐场”,用“酒偏香”与之对比,将批判矛头直指腐败的官场。
B.“掩鼻”就是指住鼻子,这个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词人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行径的厌恶。
C.三四句说隐退田园后,词人抛开世间烦扰,以歌舞自娱,山水的慰藉令他心灵得以解脱。
D.词题是“寻菊花”,但词的内容却没有着重写“寻”,可见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2.下阕结尾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探梅①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②向空山餐秀色,为渠③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此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所作。②剩:更,再。③渠:他(方言),此处指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去”两句写词人年老心懒,却仍有看梅的兴致,衬托出他对梅情有独钟。
B.“破”字既写了梅花初开之状,又有打破寒寂冬季而报春之意,炼字精工。
C.“更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梅花与众不同的高洁神韵,寓意颇深。
D.“竹根”句通过对梅花的生长环境的描写,反衬出了梅花的冰清玉洁。
2.词人是如何“探梅”的?请简要概括。
2022-02-11更新 | 10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
B.“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则是以比喻极言其愁难以消除。
C.“浑未办”三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
D.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
2.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阕:“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语尤隽妙。”请谈谈其“妙”在何处。
2022-06-02更新 | 2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陚【注】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朝廷不理睬作者为收复中原所提的积极可行的建议。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者在本词中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01-18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