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89356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北山居记

明·宋濂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性或固然欤?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湖府经历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旼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试以伯旼之意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节选)


【注释】①罍léi洗: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多用青铜制成。②经历:官名,职管出纳文书。③笭箵língjīng鱼篓,竹笼④丛脞cóngcuǒ:细碎,杂乱⑤鞅掌:繁忙劳累⑥魏阙:朝廷的代称。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                    抑:或者
B.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漱醪:喝酒
C.试以伯旼之意                                 逆:推测
D.占一才者必                                        庸:平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奔走于尘土冥茫中,求遂其尺寸之欲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来之
B.其能索句寂寞之滨乎                                 从泾道亡,归壁
C.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D.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邯郸为郡,惜用武而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当时的人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
B.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超越众人而成为名臣。
C.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还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
5.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老子·七十七章》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伯温,守贤之孙,彀之子也。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北,伯通死焉。伯温行平阳元帅府事,镇青龙堡,专任东征。知平阳已陷,弟守忠被执,选骁勇拒守,久之,金人尽锐来攻,守卒夜多遁去,李成开水门导敌入,伯温登堞楼,谓左右曰:“吾兄弟仗节拥魔,受方面之寄,今不幸失利,当以死报国。吾弟已被执,我不可再辱,汝等宜自逃生。”士卒皆犹豫不忍去,伯温即拔剑杀家属,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金人登楼,见伯温抱柱如生,无不嗟叹。弟守正,自幼时尝质于木华黎,后为平阳守,活俘虏甚众,以功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岁庚寅,上党、晋阳合兵攻汾州,将陷,守正以义赴援,众寡不敌。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汾人持牛酒迎犒者,道不绝,且泣谢曰:“幸公完是州,德甚大,愿奉是州以从。”关中兵屯吉州,酋领杨铁枪以数千人叛,守正出兵擒之。轩成据隰州,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大帅以其兄守忠代之。守忠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兼知平阳府事。壬午冬,平阳公胡景山以青龙堡降。尝从攻益都,北还,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丁亥夏四月,金纥石烈真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按察儿于洪洞,守忠出援之,会于高梁,师溃入城。平阳副帅夹谷常德潜献东门以纳金兵,城遂陷。金人执守忠至汴,诱以高爵,使降,守忠骂之,语恶,金人怒,置守忠铁笼中,火炙死。

(节选自《元史·李伯温、李守正、李守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B.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C.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D.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世袭军职,金初设,元相沿,总领于中央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B.堞楼,即城楼。堞,古代城墙之上形如齿状的矮墙,作战时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
C.河东,古地名,因在淮河以东而得名;秦汉于此设郡,唐置道,宋置路,皆称河东。
D.行营,是指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还指巡视军营、往来营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伯温体恤部下,刚烈勇毅。青龙堡失守后,李伯温知道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各自逃生,在杀死家属后自杀殉国。
B.李守正为人侠义,富有智谋。在汾州保卫战中,守正派兵驰援,以寡敌众,虽然退敌,却终因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
C.李守忠多有战功,视死如归。李守忠在出兵支援洪洞的战斗中兵败被俘,他拒绝金人利诱,直面酷刑,惨烈而死。
D.李家人赤胆忠心,满门忠烈。李氏家族,不乏国家的栋梁之材,伯通、伯温、守忠、守正都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
(2)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
2021-08-23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冰为之,水。木直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与《师说》中“好古文,不拘于时”中的“于”意思相同。
B.则, 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则”意思不同。
C.而,与《师说》中“惑而不从师”中的“而”都表示并列关系。
D.假,意为赠送,与《劝学》“假舟楫者”中的“假”意思不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符合,与成语“中规中矩”中的“中”意思不相同。
B.金,可指黄金,也可泛指金属,这里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弗之怠,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都是宾语前置句。
D.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这里指柳贯、黄溍等人。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连用比喻,层层推进,论述了学习的重大意义,形象生动,逻辑性很强。
B.“木受绳则直”中“木”和“绳”分别喻指学生和老师,点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中,“日”字有力呼应了开篇观点“学不可以已”。
D.文本二现身说法,宋濂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马生潜心向学。
2023-11-04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1.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之     B.而千里       到达
C.君子非异也     生来D.吾尝而望矣     踮起后脚跟
2.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思矣       表修饰
B.登高             表修饰
C.闻者彰       表转折
D.绝江河       表修饰
3.下列加点的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缺霹雳B.手指不可
C.则明而行无过矣D.非足也
4.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对女子的敬称有:夫人、卿、巾帼等。
B.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局在这一带。
C.左迁,升官、升职。迁,一般官职的调动。古人尊左卑右,故称升职为左迁。
D.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学问和技能。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虎瑟兮鸾回车       名词作动词,弹奏
B.浔阳江头送客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非能     名词作状语,在水中
D.用心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2022-02-22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