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连贯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8947101
按要求选择。
⑴以下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不契合的一项是(      )
A.年会上,徐主任赞扬各位员工的出色表现后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大家各展所长,创造公司蓬勃发展的春天。”
B.同学聚会,回忆往日趣事,畅谈今朝抱负,其乐融融。老班长感慨地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张师傅祝贺刚刚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摘得桂冠的徒弟说:“‘丹山万里桐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骄傲!希望你再接再厉!”
D.小林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但是工作两年,始终未遇伯乐。朋友安慰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⑵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体育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也并非现代或西方的特点。对统治阶级来说,体育可能一直是一种狡猾的压迫和规训方式,既可以           ,也可以        。但同时,体育在本质上仍是给大众带来愉悦的游戏,              。对于体育权力的批判审视,并不妨碍日常对于运动的热爱。
①普通民众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发挥潜能
②像罗马皇帝一样通过娱乐麻痹大众
③如射礼一般用来训练人们的纪律和服从
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人的自由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知识点】 连贯 得体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伴随着“西北暖湿化”等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关于气候变化“利大于弊”,西北地区“大漠变良田”,气候变化让“西北地区再回大唐盛世”话题也一度火热。气候变化真的能为西北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么?

实际上,以“暖湿化”为基础理解西北地区现在和未来生态的变化远远不够。在看似“繁荣兴盛”的表象之下,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西北暖湿化”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除“暖湿化”以外,冰川融化也是导致西北一些地区水资源增多、湖泊“复活”、绿洲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冰川融水量会__________。覆盖率低、以小冰川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当冰川消融越过拐点,将不再具备水资源调节的功能, __________,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剧主要依赖冰川融水供水地区的干旱风险,甚至引发生态乃至社会经济危机。

由此可见,仅用“暖湿化”这一简化的概念无法全面地描述西北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风险和潜在危机。__________,不能只一心期待“西北暖湿化,荒漠变良田”,理性、科学地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当前危机,积极为下一次极端事件做好准备,才更为紧迫。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2-02-09更新 | 5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创造力与大规模的脑部网络连通性有关。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孩子在每一秒钟里,能够在大脑中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种惊人的速度在此后生命的任何阶段中都无法再现。人类早期大脑发育与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

而随着人的成长,。当我们迈入20岁出头时,额叶皮层变得更加理性,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它的一个副作用则是让我们开始失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这对创造力来说可能具有致命的杀伤力。

除此之外,创造力的流失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关。成年人常常倾向于将错误视为失败,而并不认为它属于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反观孩子的玩耍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可言,成功也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在成人的世界里,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以“培养创造力”为开头,分别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概括上文前两段中培养创造力的条件。每句不超过15个字。
2022-07-09更新 | 9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漏窗为中国园林普遍采用,仅苏州园林的漏窗就有千余种。漏为透,一窗一洞天,气息贯通,使隔帘风月,墙外风烟,纷至沓来。展厅的设计因为墙的隔,窗的漏,静止的空间也流动起来,互为沟通。人们在其间流连对视,窗里窗外,谁装点了谁的风景?

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     )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此次展览着意选择了这类书画,带来古人关于窗的文人情境。同时,不仅观众能看到当代艺术家临窗而立的松树与繁花,也能看到文人画传统中的《松窗读易图》,古今对望,相映成趣。

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不适合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
B.显然,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适合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
C.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
D.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
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B.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主义的?
C.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
D.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021-06-08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