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其他清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900153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木棉花歌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描绘了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三、四句化用“尧时十日”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威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八句由近及远,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虚实相生,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2.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知识点】 其他清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逐郊原春草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是仲长统的诗句,作者借用来做词的起拍与过片,使之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两句是说作者身处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2019-06-07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注】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环境氛围,极具清明节气候特征。“阴”字一语双关,既是对傍晚阴沉天气的真实描述,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深沉感触。
B.颔联使用借代、对比手法,垂泪的“落花”代指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代指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两个意象对比突出,表达诗人鲜明的爱憎。
C.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D.尾联“龙蛇”代指志士,“客”字表现诗人为生计羁旅漂泊,客居他乡。末句直抒胸臆,包括自己在内的仁人志士年年在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生活艰难的悲怆之情。
E.本诗是诗人在特定时节特定环境下触发的情思,语言含蓄深沉,形象地塑造出心系故国、坚毅忠贞、矢志不渝的诗人形象。
2.首联中的“愁”为全诗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2018-07-05更新 | 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     
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2018-10-02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