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900153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书。②欹:斜倚、斜靠。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全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①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指时间极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先声夺人,“忽闻”“敲两桨”未直接写人而人自现,与《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B.姑娘们就地取材,把荷叶当作酒盏,在舟中把酒言欢。莲舟荡涤,使得湖面上常常掀起红色的波浪。
C.“花气”“花腮”两句写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合,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气氛热烈欢快。
D.诗歌最后三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绿阴下睡着了,醒来后惊觉小船竟然搁浅在沙滩上,情节饶有趣味。
2.请结合本词简要概括姑娘们的形象特点。
2024-02-21更新 | 1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宋]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逄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


[注]①此诗是欧阳修谪居夷陵时所作。西湖:许昌西湖,谢法曹时任许州参军。②糁:饭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涯万里人”是诗人的自称。诗人想象谢法曹在湖上独酌,默默思念被贬谪在远方的自己。
B.谢法曹对诗人“万里”寄诗并传递春的消息,诗人激动不已。但因身遭贬斥,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由得心头震颤。
C.全诗以春为线索,以对西湖的实景描写开篇,下文用对春景的想象画面呼应,以“东风旧相识收束”,春意登生。
D.全诗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语言弘丽中带有苍凉之色,既和谐而又跌宕,风格俊迈流转。
2.作者在诗歌中对友人谢法曹说了哪些内容?
2023-02-18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词和秦词都描写了春景,前者描绘的是暮春之景,后者是盛春之景。
B.两词表现了花儿的不同状态,可见欧词是伤春之作,秦词是颂春之作。
C.欧词中的“始觉春空”和秦词中的“收尽春光”都是为下文做了铺垫。
D.欧词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典雅,秦词的语言风格较偏向于活泼和口语化。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这个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2-12-15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