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9062220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史记·孔子世家》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埃墨:灰尘、尘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          兴:精神振奋
C.子贡以所             赍:携带
D.穷改                    节:操守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无论魏晋,不知有汉
B.予一贯之                                     夫夷
C.子贡以饭告孔子                           向之
D.吾信回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色作。
子贡怒气发作。
B.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你认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人吗?
C.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D.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4.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墨子·非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秦伯》)

1.从《墨子·非乐》所选文字看,墨子反对音乐的理由;从《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看,孔子弘扬音乐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上面选文,请评析墨家与儒家为何对音乐持不同态度。
2019-11-19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停顿地方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卡上的表格内。
于是乃相与发A徒役B围孔子于野C不得D行E绝粮F从者G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伐陈”中的“伐”,与《老子》“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含义不同。
B.“安有伯夷叔齐”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安”含义相同。
C.“意者吾未仁邪”与“欲诚其意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意”含义不同。
D.“吾为尔宰”与“宰严限追比”(《促织》)两句中的“宰”含义相同,都是指一种官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对于君子也会堕入困窘之境而生气不解,孔子认为,君子到了困窘的时候能够坚守节操,而小人到了困窘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B.孔子到处碰壁仍坚持“仁”,真正实践了“无终食之间违仁”,他周游列国不受待见,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从容乐观。
C.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这样才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道义学说不完美,不被接受,是当权者的耻辱。
D.孔子教育学生,不要以为仁者一定会被别人信服,智者一定会被人任用。君子不应该不正当地摆脱贫困和卑贱,即使在颠沛流离时也不离开仁德。
4.把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五石之瓠》)
5.材料二中,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困于陈蔡时能够弦歌不辍,不“违仁”的原因。
2023-12-10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④子夏问孝。子曰:“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鲜       (2)弟       (3)色
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母的理解。
2019-11-1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