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近代 > 其他近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3 题号:90746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赓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赓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赓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

赓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赓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知识点】 其他近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施琅,字琢公。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明总兵郑芝龙降,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琅以计得脱,其父、弟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二十年,成功孙克塽幼,刘国轩等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夏至后二十馀日,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以为言,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但遇风利即可进。”诏从之。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遗民、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二十七年,入觐,赏赉优渥。琅辞谢,又言:“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请辞。”帝不许,命还任,三十五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

施琅每当调遣,辄冠军锋。寻总水师,屡陈进取;厦门之克,尔与有劳。朕欲声厥罪,以救边氓,谘诹在廷,谓难剪灭。惟尔独抒忠悃,力赞成谋。朕心益断,命尔徂征。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四十余年之巨孽悉除,三十六岛之残黎皆悦。戢兵而惟宣德意,受降而不复私仇。调度周详,朕深嘉叹!何不遐年,朕心轸悼!泽加身后,恤从优,谥曰襄壮。

(选自《施琅碑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B.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C.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D.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是清朝皇帝的年号。年号与谥号、庙号相比,起源最晚,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可以不唯一。
B.疏,封建时代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C.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科举、财政等事宜。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表彰大臣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他或其亲属的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琅早年经历坎坷,家破人亡。他跟随芝龙投降清廷,被郑成功抓获,施琅拒绝降服,他的父亲、弟弟及子侄被杀,他只身以计脱险。
B.施琅以国为重,顾全大局。克塽投降后,他理智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认为杀戮有违人心归顺,不但没有诛杀克塽,还请求皇帝准他归朝。
C.施琅功成不居,淡泊名利。面对自己的功绩和朝廷的优厚奖励,施琅不贪功,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婉拒皇帝的赏赐,得以功成身退。
D.施琅英勇忠心,深合帝意。无论攻克厦门还是收复台湾,他总是身先士卒;朝堂问策施琅对答让皇帝满意,他死后皇帝哀痛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
(2)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
2020-09-03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袁弘毅墓志铭

沈恩孚

①予友袁君观澜殇既,以诗哭之,逾二月将葬,其孤以志墓请于孚。呜呼!君少予二岁而遽殂谢,予奚忍君墓?顾与君为道义交数十年,又奚敢自诿?

②君讳希涛,观澜其字也,江苏宝山人,少与予同学上海龙门书院。予及见其尊君霓孙先生,廉吏也。君性孝友,幼庭训,攻经世之学。清廷变法,君已卓然有声于时,当与朋辈纵论中外得失,洞见立国之大本在兴学,而兴学之本在师范。先倡办小学于其邑,邑之人既信服,则推而及之省。龙门书院之议改师范学校也,君力促其成。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③君勇于任事,发苍然矣而未告劳。自予识君而君已患咳,每与共事未闻一日不咳也,又未见其一日咳自馁也,稔君者自远闻其咳声,则曰君至矣。呜呼!今追寻此声可得耶!

④君在苏则苏之学务无不兴,而复旦公学、太仓中学皆由君手造。其于本邑则凡举新政无不兴,而全邑之土地丈绘由君告成。既仕新国,官至教育次长代部务,则划全国高等师范区,悉本君愿以为之鹄。方对德宣战,予主收同济学校自办。君在部援助尤力。不合于时而退,退而尽瘁于苏之学务,一如其未仕时。

⑤君起家寒素,久宦而囊空,时告贷以济急,有辄以给人要需,自谓我日处困乏,亦未遭绝粮也。足迹几遍海内,畅晓国情,复周历欧美,熟各国学制,以是凡所设施多切中事理。晚孳孳义务教育,未观成也而志弗衰。其他由君创议或为君所力赞者,未可以偻指计。君既殇,邑之人怀君不能忘,将铸像事之,私谥弘毅。


【注】①上海龙门书院:今上海中学前身。②苏:苏州。③土地丈绘:土地丈量测绘。④新国:中华民国。⑤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⑥偻指计:屈指而数。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予奚忍君墓       (          )   (2) 清廷变法               (          )
(3)幼庭训             (          ) (4)悉本君愿以为之鹄   (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友袁君观澜殇既             吾欲南海,何如
B.每与共事未闻一日不咳也     船背稍夷
C.晚孳孳义务教育                  号呼转徙
D.又未见其一日咳自馁也        不死而死,形求脱也
3.下列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观澜先生的父亲是位廉吏,本篇墓志铭是受观澜先生的孤儿请托而作。
B.观澜先生认为立国的根本在于师范教育,主张龙门书院改为师范学校。
C.观澜先生民国时期曾兴办复旦公学、太仓中学,并任教育部次长。
D.观澜先生通晓国情,曾赴欧美考察各国学制,创立义务教育制度。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5.袁希涛(字观澜)先生是宝山县立吴淞中学的创始人,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袁先生的性格特点。
2020-10-17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于义,字喻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岁饥,无积贮,奏请岁以耗羡四万于太原、平阳、潞安、大同买米贮仓,春粜秋补,上命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四年,一岁四迁,擢仓场侍郎。仓吏积习,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七年,命察核西宁军需。八年,迁吏部侍郎。命与侍郎牧可登如山东察赈,并按按察史唐绥祖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论如律。

九年,授直隶河道总督。奏天津截留粮,省津贴诸费,但给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龙湾诸地,侍郎何国宗议建鸡心闸十四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均如议行。擢刑部尚书,仍理河务。寻署直隶总督。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大名劫盗十余案,每案数十人。于义以凶器只田具,赃物仅米谷,乃饥民借粮争夺,非盗,奏请得末减。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十年,署陕西总督。十一年,授吏部尚书,仍署总督。累言甘、凉为军需总汇,粮草价昂,兵饷不敷养赡。请酌借耔粮农器,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耕犁以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农事。又疏请甘、凉设马厂,牧长、牧副,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均如所请行。乾隆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

(节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B.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C.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D.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是指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
B.我国古代,“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与户、礼、兵、刑、工部统称“六部”。
C.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称为“疏”,比如《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
D.文中的“乾隆”加“某某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于义为官清正,能够清除宿弊。他担任仓场侍郎的时候,发现仓场官吏以次充好的恶习后,严肃整顿,加以改正。
B.刘于义宅心仁厚,能为饥民着想。为直隶地区盗抢粮食的饥民请求使得减轻处罚,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
C.刘于义依据实际,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对于甘、凉地区,提出开垦屯种、教回民学会农业生产、设立马厂等建议。
D.刘于义为官勤敬,得到朝廷认可。无论在朝廷,还是外出为官,无论在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他都有良好的声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
(2)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
2019-06-05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