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916254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春近

王铚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南宋诗人,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晚年遭奸相秦桧迫害,日以觞咏自娱。②津:渡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朝阳初升,被阳光反射的山峦像一道银白色的屏风,清澈的溪水像一面洁白如玉的镜子,溪边寒梅竞相开放,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B.“晓”字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春”字写出了溪边花满枝头的景象,二字没有细写山峦、寒梅之景,却将春近”之意写足了。
C.颔联用“东风露消息”一句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使诗境得到拓展和升华,如果说首联写出了“春近”之景象,那么颔联则写出了“春近”之神韵。
D.“东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东风里透露出春之将至的消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迎接春天的到来,此联写出了万物在东风吹拂下生机勃勃的景象。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③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阃外,指统兵在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词人感慨当前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写历史汉初三杰的故事,借古言今,言外之意是指古有“三杰”收复失地,今天已永无收复失地的可能。
D.“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诗人写出了朝廷的消极避战,没有尽力地保卫祖国的大好山河。
E.“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二句,与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极为相似。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7-05-16更新 | 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京口月夕书怀

宋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醒,突出作者的感受——凉。
B.颔联写初醒时所想,表明作者感到“凉”的深层原因。
C.颈联写所见,描写的都是作者俯瞰到的远近景象。
D.尾联写所忆,是作者对自己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
2.诗人运用□□□□的手法来写“凉”:用山风、秋夜、江气写□□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之凉。
3.“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两句披露了作者怎样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19-12-12更新 | 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宋人黄公度国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颈联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叠词的妙处。
2019-03-09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