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 《论语》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9189778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1    ”。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述。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材料一具体体现了孔子______的为政观,材料二具体体现了孟子______的为政观。
2.结合材料二,联系实际,简要评析孟子的为政思想。
2020-11-25更新 | 83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1.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0-10-22更新 | 32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子路》)

材料二: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曰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

(《韩诗外传》)

1.出自材料一的成语是                        
2.结合两则材料,具体分析孔子“正名”的内涵和目的。
2021-04-24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