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919651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东守剑门。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

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假于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则民获利而官用足矣。”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美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早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迁”多指变动官职,如“擢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贬官。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时间多为冬至日。
D.刑部,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心对待降人。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管剑州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
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
C.李仕衡屡遭怀疑,但能经受查验。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
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擢置甲科。昌言知天雄军,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①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②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疾置以入,即赴中书。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未几,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议遣大臣抚慰。昌言独请发兵,无使滋蔓,廷论未决。会嘉、眉连陷,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昌言摄祭太庙,宿斋中,因召对滋福殿,复赞兵计,遂遣使督继恩战。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咸平三年,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岂以寒隽世家为限,遂罢其议。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又天下大辟断讫.,皆录款闻奏,付刑部详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从之。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事下御史,乃知举王钦若受之,昌言以闻。钦若自诉,诏刑昺覆按,坐昌言故入,夺官。

(节选自《宋史·赵昌言》,有删改)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B.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C.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D.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皆偃蹇不进   偃蹇:行走艰难B.乘疾置以入   俾:使,让
C.又天下大辟断   讫:完毕D.用刑理者皆行按劾   乖:违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置是古代为供紧急传递公文者中途换马或停宿的驿站,亦指驿站所备的车马。
B.太庙是帝王祭祖的宗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前,后三昭,再后三穆。
C.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宋朝的大理寺分左右寺,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D.故入,指官吏故意将无罪断为有罪、或将轻罪断为重罪,是古代的一种罪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文思敏捷,科场颇有声誉。他考取进士时,获得主持贡举部门的首荐;太宗也因为他的文章言辞雄辩,提拔他录在甲科。
B.赵昌言临事果断,喜用严刑峻法。面对豪民毁堤自利,他命令取走豪民家贮藏的干草以供使用;面对佐役禁卒不肯听命担土固堤,他以斩首威逼,驱使他们服役。
C.赵昌言重视真才,要求详断官权责相连。针对门资官不宜担任地方官的说法,他上奏提出是否有才取决于人;向真宗提出详断官议刑不当要严示惩罚,授任远地做官。
D.赵昌言主张平乱,坚决而有远见。王小波、李顺在蜀地叛乱,他反对派大臣安抚,主张发兵控制;他认为不发兵平乱,叛乱将蔓延,事情果如其料,嘉州、眉州接连失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2020-03-13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C.为:意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
D.堪:意为“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5.范仲淹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3-11-07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之。周世宗镇澶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三关。时太祖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侯、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擢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钤辖。端拱元年,徙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

论曰:宋初诸将,率奋自草野,出身戎行,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及于用,皆能卓卓自树,由御之得其道也。若延美之开门示敌,皆忠义仁勇,有足称者。而彼劳肆念之人,视于劳谦之君子,能无愧乎。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澶渊,古代湖泊名,在今河南境内,中国历史上北宋和金国之间的“澶渊之盟”即发生于此。
B.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C.“俄遇敌”和“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中的两个“遇”含义不同。
D.“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和“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中的两个“悉”含义相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见于用”和“何以见放为”(《屈原列传》)中的两个“见”含义相同。
B.“而彼矜劳肆念之人”和“犹蒙矜育”(《陈情表》)中的两个“矜”含义相同。
C.禁兵,是封建时代直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王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皆抵死”和“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两个“法”含义相同。
B.“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两个“素”含义相同。
C.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和“登基”“践祚”等含义基本相同。
D.“擢铁骑副指挥使”“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中的“擢”和“迁”意思基本相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患之”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二章》)中的“患”含义不同。
B.“又从克三关”和“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克”含义不同。
C.雍熙,太平兴国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的年号。
D.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也称“休致”。
2022-07-27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