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92261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不知何处响起的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2.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①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安心离去及对田翁的嘱托与祝福,并让田翁们不要挂念他。
D.全诗以华丽优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2020-05-19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三登乐

范成大

路转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注释】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②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③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④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
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
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
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2019-10-18更新 | 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菊

宋 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020-03-1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