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92846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有田三十亩,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平:“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亲家生产,曰“亦食糠籺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弃之。

及平长,可取妇,富人莫与者,贫者平亦愧之。久之,户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取,平欲得之。邑中有大丧,平家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②。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之女?”负曰:“固有美如陈平长贫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戒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乃父,事嫂如事乃母。”平娶张氏女,资用益饶,游道日广。

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客在楚者往击,殷降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平惧诛,乃封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①下当有宝器金玉,目之,欲杀平,平心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③。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史记·陈平丞相世家》)


【注】①要:通“腰”。②以先往后罢为助:指通过早去晚归来获得更多的报酬以补贴家用。③刺船:撑船。
1.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封金与印,使使归项王       还也
B.平娶张氏女                           至易水上,祖,取道
C.乃贷币以聘                           愿大王稍借之
D.项羽乃平为信武君                 其无礼于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平家中贫穷,和他的哥哥住在一起,他的兄长陈伯自己耕田,支持弟弟读书,外出游学,嫂子却对他不参加劳作而感到生气。
B.到了陈平该娶妻的时候,富有的人家都不想跟他结亲,而陈平又以跟穷人家的女儿结为婚姻为耻,所以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C.陈平投奔项羽,带兵打败并降服殷王,得到封官赐金。后来汉攻下殷,项羽大怒,害怕被项羽怪罪诛杀,于是仗剑逃亡。
D.陈平在逃亡时,在渡过黄河的船上,船夫看到他的宝器金玉,想要抢劫并杀了他,陈平十分害怕,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才躲过一劫。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按剑而   跽:挺直身子跪着B.刑人如恐不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称王D.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拔剑切啖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为虏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1-08-06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留侯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改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文本二:

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仇。”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疑。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B.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C.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D.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户,三万户侯的简称,侯,食邑万户以上,称“万户侯”,三万户侯即食邑三万户,本文的“留侯”即封地在留县的侯爵。
B.辟穀,即辟谷,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等,源自方仙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
C.司马温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
D.履虎尾,古代《易经》中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踩着虎尾巴,老虎要咬人,主凶。后来人们常用整个典故形容身临险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忘故国,刺杀报仇。张良家族多人在韩国做丞相 ,后来韩国被秦国灭,张良不惜家财为韩国报仇,行刺秦始皇。
B.足智多谋,目光长远。刘邦初入秦宫不出,樊哙多次劝告无效,张良以秦因奢而亡作比,循循善诱,刘邦最终退出秦宫。
C.知足常乐,远离小人。在群臣争功时,张良不当“三万户”而选择“留侯”;丢却人世功名利禄,自称赤松子去遨游。
D.志贞心洁,忠心耿耿。张良出身上流,刘邦出自底层,张良以其高超的智慧向高祖刘邦表明心迹,全心全意辅佐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1-12-07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王,良欲往从之,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厩将。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封张良为留侯,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①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②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③与我有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复道:楼阁间上下的通道。②属(zhǔ):刚刚,近,适逢。③雍齿:刘邦部将,曾随刘邦起兵,后降魏,复归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B.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C.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D.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厚葬
B.景驹自立为楚王                          假:代理
C.良欲往从之,遇沛公                                 道:取道
D.良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数:屡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善                       何厌有?
B.沛公拜良厩将                                     若属皆且所虏
C.萧何等俱封                        失其所,不知
D.封张良为留侯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另外,辟、除、封、征、等也指授官,而右迁、陟、擢、左除则指降职。
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面对面的敬称。
C.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D.天子,顾名思义,指上天之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说他们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厚亲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勾结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言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019-12-20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