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5 题号:943672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2.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鸡雏

明瞿佑

壳分混沌①见精神。凤侣鸾俦暂化身。傍母浴沙花轻午。随群啄粟草堂春。

馋猫屋后垂涎久。饥鹞天边侧目频。羽翼渐成文彩备。不陪谈论②亦司晨。


注:①《天壳》:“天地如鸡卵,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盘古开天辟地,破壳而出。②《幽明录》有公鸡陪人聊天,使人学业进步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突出表现小鸡诞生的不平凡,有如开天辟地,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B.诗的第二句,写了小鸡身世(身分来历》的不平凡,无论公鸡、母鸡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的化身。
C.第三句写母鸡中午在沙地上,用水给小鸡洗澡,其乐融融,描绘出一幅和平幸福的图景。
D.第五,六句与第三、四句形成对比,写了鸡雏们面临的险象:馋猫、饥鹞皆想抓走鸡雏,饱餐一顿。
E.这首诗运用典故、比喻的手法,写了小鸡从破壳到长大成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勇敢”是其中的必备要素。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2018-02-09更新 | 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2020-02-22更新 | 1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山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今属河南)人。本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作者避乱南方时。  ②凤凰城:汉唐长安的美称,以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得名,此处借指宋都汴京。
1.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守都城汴梁,“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擘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信难通,把词中饱受战难之苦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一层。
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归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2.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情感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7-0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