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王蒙(1934-)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2 题号:94416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与翻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2.“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句话在文中有几层含意?请分点概述。
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蒙

(1)我喜欢雨,从小。

(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3)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4)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5)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6)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7)“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8)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9)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10)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11)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12)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13)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14)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15)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16)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17)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18)“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19)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用“我喜欢雨,从小”一句话既照应了文题,推出了描写对象,也说出了自己对雨的情感,为下文写雨奠定了感情基调。
B.第二、三段引用的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愁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C.第六段中作者写自己从小就喜欢北京夏天的大雨,看着那积水上冒出的小泡儿,而第八段则写自己现在看不到北京雨天的“泡儿”,这是因为他心事太杂乱了。
D.作者采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了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大雨小雨,表达了作者对各种雨的喜爱之情。
2.如何理解画线句子“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一句的含义?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喜欢雨的原因。
2020-08-01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写实与梦幻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②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是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③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④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写实的小说易于长见识,梦幻的小说易于玩才华。或者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之中显出恍兮忽兮的朦胧,痛苦而又无常的人生之外似乎还别有一个理解一切俯瞰一切而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太虚幻境……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这是有为与无为,有所希冀与无可奈何的理念与情感的融会贯通。

⑤有一种廉价的判断,写个荒诞的故事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荒诞性的理解、感受与评价。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荒诞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经验的要求、理解的要求与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梦幻性与荒诞性就应运而生。正像人们会在梦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与体验一样。不管一个人多么理性和科学,不管他多么执着于逻辑的必然性,他总还是要做梦的。其次,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的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醉(酒)的美、疯狂的美一样。(说疯狂也可以是一种美这话听来有些残酷,但请想一想京剧《宇宙锋》,梅兰芳大师表演的,不正是这一种疯狂的美吗?)

⑥最后,没有人说过的是,幻化、荒诞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不过是供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而已,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的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欣赏与阅读即进行二度创造的自由。这就不像我们的一些聪明的呆鸟,强调创造就一口否定写实,强调娱乐玩文学就一口否定教化及其他一切功能,强调艺术形式就一口否定一切内容……或者正相反地进行只讲另一面理的批判。

⑦间离了才好把玩。所以精神病医生不能去欣赏患者的疯狂美,但是戏迷们能欣赏舞台上赵玉蓉的装疯。间离了作者也才能自由。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变成了一种介入、投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态度、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泄己私愤,涉嫌造舆论,涉嫌呼应直至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做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而且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为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而不是当檄文当救世秘方当判决书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⑧又道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节选自《红楼启示录》王蒙)

1.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更文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真小说家的境界是将写实与梦幻二者巧妙地结合。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要实现小说与人生间离,只有穿插荒诞幻化内容。
D.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和传播,涉嫌造舆论。
3.第⑤段画线句“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阅读文本,概括“其二”所指的内容。
4.文章第⑦段中说“间离了才好‘把玩’”,阅读全文,运用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赏析戏剧《窦娥冤》中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
2022-05-03更新 | 1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坏地大叫:“快停下船来为我捞剑!我这把剑价值连城!”看看众人漠然的神态,他解释说:“我这把剑出诸干将、莫邪,后来通西域时经过丝绸之路外流到了国外,波斯大帝曾佩戴它出征,奥斯曼帝国宰相曾悬挂它于客厅,英国乔治王子用重金买下,法王路易第八派了五个刺客去抢夺它……如此这般,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出口转内销才落到我的手里。看,这是文物局证明,这是税务局收据,这是工商局的批文……还不快捞!”

船长来了,问道:“您老这柄宝剑上了保险了么?”

客答:“宝剑不是左轮手枪,不存在走火的危险。再说它的价值在于积聚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工艺美术观赏、保存参观展览,从不曾有过实战的考虑。中东之战中,不论是多国部队还是伊拉克都舍不得用这样贵重的宝剑开打。它们用的飞毛腿爱国者B-2都是博物馆拒绝收购乃至拒绝接受捐赠的东西;你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大都会博物馆见过导弹与轰炸机哪怕是盒子枪捷克造吗?古老的宝剑上保险开关这劳什子做甚?”

船长急得跺脚:“谁说那个开关啦!我说的是insurance,我说的是C.P.I.C,我说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你在那里保了险了没有?”

贵客咕哝道:“放什么洋屁?我自己的宝剑凭什么要给保险公司交钱?我喝五粮液都没掏过钱!国务院不让宴会上喝白酒?我偏要喝!你到底停不停船?”

“停船是不可能的。现在船行峡谷,停船是危险的。这里是禁停区。停船违反交通法。停船大家都不高兴。我们的船上还有外宾,还有记者,还有来写文章糟蹋我们的笔杆子哩!”

“你什么态度?你对我什么态度?你怎么敢这样对我说话?”贵客发了怒。他进一步甩出一张牌:“你们航运公司经理不就是张二胖吗?你们财务处长不就是小余吗?我告诉他们一句话就炒你的鱿鱼,我还是归侨台属一贯道徒呢!”

船长没有办法,只好思谋对策。便在落剑处的船帮刻上一柄剑的模样,又刻上几行字:“此处有宝剑,捞上赏重金,捞不上也给钱,全凭一片心!”他问贵客:“我们这样做,该行了吧?”

后来又经过了一个讲价钱的过程。决定:捞上,奖金一万元,剑主出百分之六十,船主出百分之四十。捞不上,每人次奖十五元,船主出百分之六十,剑主出百分之四十。不管谁出钱,都由轮船上的财务科开发票,可以报销。

许多自作聪明的旅客把船长嘲笑了个够,说他是傻蛋,说他是死脑筋:“刻画刻字有什么用?船行每小时二十五公里,走出这么远了,下去捞个鸟!”

等到大家笑完了,船长说:“你们才是呆鸟哩!现在给各旅客出个智力测验题:‘为什么你们是呆鸟?’猜对了的今晚喝啤酒按七五折收费!”

船到站了,一批又一批的潜泳能手在刻舟处跳下求剑。剑没求着,却捞上了各种硬币、易拉罐、罐头瓶子、首饰、金银戒指、手镯、防水手表、怀表,以及各种沙石、水生动植物等。

行船了,打捞停止。又一站,又打捞一次……。船到终点站,便在终点站打捞。休息保养十二小时以后,船往回开,便又在行进中的每一站打捞。

历时一年,剑虽然尚未捞上来(总有一天会捞上来的),但是捞上来的物品也算得上是洋洋大观。先是办了展览,后又分别举行了拍卖、寄卖、代售、甩卖活动。得失相较,虽然航运公司与贵客所在单位贴了些钱,但不论打捞者、船工还是旅客都捞到了一些好处。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潜水能手,有的走向全国,有的走向世界领了奖牌,他们一致认为该船是潜泳的摇篮,船长是潜泳之母。他们的事迹,翻译成了六国文字,登载在各大报上。据悉,最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派干练编辑人员前来采写他们开创的纪录,并准备将他们的故事拍成影片,在“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节目中播放,云云。

(摘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这个特定镜头,有作者对其剑术缺陷的讽刺,也有对宝剑落水的遗憾。
B.小说总体上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与古代寓言刻舟求剑相比,既有坠剑、刻舟、求剑等相同的情节,也有讽刺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相同主旨。
C.出口转内销、保险、飞毛腿、爱国者、公款吃喝、吉尼斯、正大综艺等等,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众生万相。
D.作者通过“贵客”和“船长”之口,用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当今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心态。
2.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贵客”的性格并作简要分析。
3.结合具体描写,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
2020-09-23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