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7 题号:95049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日:“驰三军法何?”正日:“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日:“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B.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C.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D.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亲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
C.三军,自周代诸侯大国设置三军,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泛指军队。
D.节,指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国君的使者出使时以此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临危受命,深受器重。晋、燕入侵齐国,齐军溃败。经晏婴推荐,景公任命穰苴做将军抵御敌军入侵。
B.穰苴不畏权贵,依法治军。宠臣庄贾未按约定时间到达,使者驱使车马在军中疾驰,都被穰苴按军法斩首。
C.穰苴体恤士卒,深得军心。他对士卒关怀备至,拿出自己专用的资粮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阵杀敌。
D.穰苴征战凯旋,遭谗去职。他胜利归来,受到景公礼遇,被封为大司马,后因谗言被解除官职,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要求景公派宠臣监军?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村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窗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共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白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蠃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C.信陵君与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礼贤下士,广招门客。
D.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文中的长者就是指年长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礼贤下士,士人争相归附。诸侯因公子贤能,宾客众多,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B.信陵君虚左以待,亲自驾车迎接侯生,侯生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可是公子更加恭敬。
C.侯嬴为成就信陵君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立街市,公子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
D.侯嬴把朱亥举荐给信陵君,公子多次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责怪侯嬴侯嬴。
4.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容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具客语,微察公子。
2020-02-10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颜,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                              指示:指出给……看
B.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C.方蔺相如璧睨柱                              引:执持
D.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威信:威望与信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赵王斋戒五曰                         羝乳得归
B.相如持璧却立                                我降,与君为兄弟
C.秦贪,负                                   阉竖恐终为
D.传之美人,戏弄臣                         恐前语发,状语武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台宫是秦国最重要的宫殿,是接见各国使臣、举行国宴、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B.斋戒包括斋和戒两方面,通常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有司是古代朝廷中专司职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的泛称,“司”有掌管、职掌之意。
D.太史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曾任此官,故自称“太史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2019-08-07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①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愧矣。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尝与鲍叔牙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鲍叔能知人也
(3)当播州                       (4)亦可以愧矣
2.翻译以下的句子: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3.甲文和乙文都写到了动人的友情,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些不同,请比较分析。
甲文
乙文
2021-10-22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