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7 题号:950499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__,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然。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___。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夸张、排比、叠词B.比喻、借代、拟人
C.夸张、排比、借代D.比喻、叠词、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不可以改成“高大的云杉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我们的生活时空里,美和美的艺术是如此丰富着人们的心灵:在面对___________的自然奇景时,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言以对的震撼,在大自然的___________面前,一切描摹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而当我们在美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天地徜徉流连时,同样也会有一种直指人心的感动,似乎连一声惊叹都会是一种打扰和______________。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众多美术家们穷其一生所冀望达成的艺术使命。当他们将这种追求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来,使得芸芸众生能够欣赏到美和美的艺术,便是对“美美与共”一词的最好答案。而对于我这样的文字工作者,能够___________实践“美美与共”的精神,我想,应该就是以文字记录美术家们对于美的追求历程,以文字分享美术家们对于美的表达和阐释,以此来传递美的精神。作家和美术家的劳动虽然有异,但是,操笔为锄,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领域,乃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     鬼斧神工     侮辱     事必躬亲
B.美不胜收     巧夺天工     亵渎     事必躬亲
C.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侮辱     身体力行
D.美不胜收     鬼斧神工     亵渎     身体力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将这种追求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来,使得芸芸众生能够欣赏到美和美的艺术,便是对“美美与共”一词的最好答案。
B.当他们将这种追求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来,芸芸众生能够欣赏到美和美的艺术,便是对“美美与共”一词的最好答案。
C.他们将这种追求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来,使得芸芸众生能够欣赏到美和美的艺术,便是对“美美与共”一词的最好阐释。
D.当他们将这种追求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出来,芸芸众生能够欣赏到美和美的艺术,便是对“美美与共”一词的最好阐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1-11-10更新 | 24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蔬之色,自然之色,生命之色。亦是人间烟火之色。

果蔬被农人安放在竹筐里、竹篮里、竹背萎里、竹撮箕里,或是直接摆于地上,倔强地保持着一种来自大地深处的原始活力。它们带着清晨的露珠,携着些许的泥土,隐着炽热的情丝,藏着久远的秘密,散漫而宁静地出没在小城里。果蔬什么也不用做,就把一座小城扮得生机盘然。

满溢山野芬芳的果蔬,是生活在城里的人抵挡不了的舌尖上的诱惑。我买,你买,他买。买买买。就这样,在此起彼伏的换价声里,在择菜挑果的悠闲动作里,一个一个日子慢慢地退向时间深处,一缕一缕烟火气悠悠地升腾蔓延开来。

小城里,每一个卖果蔬的农人,都像一个______的谜。他们的步伐略显_____,他们的神情_____不透。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里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他们双手厚厚的老茧里书写着拼搏的艰辛。他们大多不擅长叫卖,哪怕用血汗成就的作品那般出色。他们_____习惯了沉默地行走、站立或是蹲下,他们所有的期待都沉淀在眼睛里。路人光顾或是不光顾,他们看起来并不关心,多少个暮色沉沉的黄昏,那些挑着卖剩的果蔬从闹市里静静往家赶的农人,从来都是一脸沉静,沉静如谜。

就是这样的他们,一日一日地出入小城,丰盛了一城人的餐桌,丰盈了一座城的烟火。

1.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即若离   踟蹰   琢磨   总是B.不即不离   蹒跚   琢磨   一向
C.若即若离   蹒跚   捉摸   总是D.不即不离   踟蹰   捉摸   一向
2.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   排比   夸张B.比喻   排比   反复
C.比喻   反复   通感D.比拟   夸张   通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就这样,在换价声里,在择挑动作里,日子们退向时间深处,烟火气升腾蔓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2-06更新 | 5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     ①     。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何图形是直观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角坐标系应运而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不难发现,在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蜘蛛会从最外圈盘旋着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      ②     ,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地分布。

蛛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蛛丝的强度是后者的5倍。如果用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     ③        ,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3-06-20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