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95066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厓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厓;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而魏厓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七年,魏厓相秦。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厓谢病免相,其明年,复相厓,乃封魏厓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乃封白起为武安君。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三十二年,穰侯将兵攻魏,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原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楚、赵怒於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原君熟虑之而无行危。”穰侯曰:“善。”乃罢梁围。明年,魏背秦。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三十六年,魏人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卒于陶,秦复收陶为郡。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B.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C.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D.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十九年/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指爵位,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太后,是封建时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汉承秦制,以后历代都如此称呼。
C.羋姓,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在古代,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是氏的分支。
D.客卿,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厓拥有实力,铺佐昭王即位。他贤能,并且在惠王,武王时就已经任职处理政事,武王去世以后,他拥立昭王,平定了季君叛乱,稳固了昭王地位。
B.魏厓任用白起,为秦开疆拓土。秦昭王十四年,他举荐白起为将军,派他攻打韩、魏,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后来,又夺取楚国一些城池。
C.魏厓权衡利弊,听取须贾劝说。梁大夫须贾告诉他如放弃攻打大梁,既不会威胁他的封地陶邑,还能使秦国获得更多魏国土地,他认为有理,解围而去。
D.魏厓贵极富溢,最终走向没落。穰侯的豪富超过了王室;他被范雎指出外事上专权,被秦昭王免掉相国职务,后来死于陶邑,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赵怒于魏之先已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
(2)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谊穰侯书。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B.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D.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即后文所说的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开封西北。
B.“威王”即齐国国君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修明法制,赏罚分明,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C.“师”指军师,与前文“遂以为师”同义,是统帅的助手,承担为统帅出谋划策之责任。
D.“竖子”原意指童仆、小孩,后来演化为骂人的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小子”。
3.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谦逊自守。齐威王让孙膑为将领兵出征,孙膑辞谢,辅佐田忌,出谋划策。
B.孙膑深有计谋。料知魏国,精锐在前线,老弱病残镇守都城,定下围魏救赵之计。
C.孙膑知己知彼。孙膑知道敌方素来悍勇而轻敌,布下疑阵迷惑对方,大破敌军,用乱剑杀死了庞涓。
D.孙膑名扬天下。谋划桂陵和马陵两战均大获全胜,所著《孙膑兵法》流传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05-27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三月,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楚将子玉曰:“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王曰:“晋侯亡在外十九年,困日久矣,果得反国,险厄尽知之,能用其民,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请曰:“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也。”楚王怒,少与之兵。于是子玉使宛春告晋:“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狐偃曰:“子玉无礼矣,君取一,臣取二,勿许。”先轸曰:“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楚子玉怒,击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为何退?”文公曰:“昔在楚,约退三,可倍乎!”楚师欲去,子玉不肯。四月戊辰,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次城濮。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子玉收余兵去。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赐大辂,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秬鬯一卣,圭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六月,行赏,狐偃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轸之谋。”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说我毋失信。先轸曰‘军事胜为右’,吾用之以胜。然此一时之说,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节选《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注:①间执:堵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B.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C.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D.定人之谓礼/楚一言定三国/子一言而亡之我/则毋礼/不许楚/是弃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成语“退避三舍”中的“三舍”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B.戊辰,文中为干支纪日。干支,即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在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还可以纪月纪时。
C.伯,此处与文中“晋侯”的“侯”,均指爵位,体现诸侯封建等级。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感念旧恩。楚国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因为两国都曾有恩于他,对此感到左右为难,可见他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B.晋文公信守诺言。文公曾答应楚国,交战时晋退避三舍避让楚国。这次楚国攻打晋国,他坚守约定,没有迎战,先选择了后退。
C.晋文公谦恭有礼。晋文公取胜后,没有将所获完全据为己有,而是敬奉天子。面对天子的封赏,他多次辞谢,最后才行礼接受。
D.晋文公善纳贤言。城濮之战,先轸曾劝晋文公:作战取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毋失信。文公十分欣赏他,并及时采纳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遇晋至厚,今知楚急曹、卫而故伐之,是轻王。
(2)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是以先之。
5.城濮之战,晋文侯获胜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2022-07-05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二)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史记·项羽本纪》

1.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细流                                                择:舍弃
B.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其德       明:使……显示
C.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
D.君安与项伯有                                          故:旧交情
2.下面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取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蚓无爪牙
D.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婚姻: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
B.客,泛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秦有客卿之官,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故称“客卿”。
C.黔首:秦对百姓的称呼。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藉寇兵而赍盗粮
B.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C.秦王说,与郑人盟
D.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通过对“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的对比分析,反对“逐客”之策。
B.选文二项伯的立场已悄悄转至刘邦一方,为下文鸿门宴中保护刘邦埋下伏笔。
C.选文一主要采用议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选文二主要采用描写的方法,讲述事件的过程。
D.两篇文段均出自《史记》,列传主要写诸侯之事,本纪主要写帝王之事,但项羽是个例外。
6.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善遇之——不如因此好好对待他。
B.却宾客以业诸侯——但是宾客们用来使诸侯称霸。
C.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在内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2024-05-26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