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95731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北京天桥东边有一条著名的臭沟,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夹杂着垃圾、破布、死老鼠,气味让人从老远闻见就要作呕。”这是作家老舍在小说《龙须沟》中的一段描述,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是垃圾遍地,生活环境恶劣。作品引起轰动并感动了几代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取材于真实的历史。

(乙)伴随着70年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各地的“龙须沟”“垃圾街”被治理成老百姓傍晚散步的花园、游客流连忘返的景区和消费者穿梭往来的美食街。这不仅是看得见的整洁卫生,更是百姓生活观念耳濡目染的转变。(丙)“这几年,咱们小区在做垃圾分类,大家的习惯正在养成,”“老北京”老赵如是说:“引导民众垃圾分类不会一蹴而就,但绿色之路定会越走越宽。”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材B.流连忘返C.耳濡目染D.一蹴而就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__________中国红。

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___________,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___________,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___________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等过程。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

针对探月工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探月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项高技术的大工程,包括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人才是创新的不竭源泉。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培养造就了一支令世人瞩目的青年科技队伍——探月人才梯队。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挑起大梁,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深空探测生力军快速成长。

1.依次填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闪烁 披星戴月 勘察 卓尔不凡
B.闪耀 披荆斩棘 勘验 无出其右
C.闪烁 披星戴月 勘验 无出其右
D.闪耀 披荆斩棘 勘察 卓尔不凡
2.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B.针对探月工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
C.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挑起大梁,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深空探测生力军快速成长。
D.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培养造就了一支令世人瞩目的青年科技队伍——探月人才梯队。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
B.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C.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D.经月地转移、再人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
2020-06-16更新 | 13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确保行车环境安全舒适,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环湾高速公路管理局将对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等问题进行彻底_________。
②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由新华社_________发布,文件全文约10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③院内有雕龙面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______各处,处处表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处治授权贯穿
B.处置受权贯穿
C.处置授权贯串
D.处治受权贯串
2016-11-18更新 | 19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俗语,其实是出于文人创作。比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是从杜甫的“翻手作云覆手雨”化用来的。比如,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是从苏轼的“我被聪明误一生”化用来的。这里涉及到一些有趣的偏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典出宋玉的曲高和寡论。所谓唱《下里巴人》,几千人和之;唱《阳春白雪》,和之者几十人;《阳阿》《薤露》唱起来,几百人和之。引商刻羽,杂以流微,只有几个人懂了。是所谓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分别。

但真正最广义的民间,其实又不容易产生艺术。就比如俗语,要将有趣的道理,凝练成简洁、_______________的语言,需要优秀的艺术技能。所以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往往也凝聚着知识分子的技艺与知识。所以古往今来,流传最广的作者,如李白,如杜甫,都是本身富有学识,又很懂得从民间_______________养分。最典型的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这种情况_______________实际上,白居易知道怎么写能让人喜欢,知道怎么写能让人叹好,但他对诗的眼光极高极宽,不想那么狭隘。他的平易近人,是故意的。以白居易的大才,要写出让学者诗人们赞叹的玩意,简直_______________。但在他眼里,诗不该只是风花雪月山水怨思,而该是上下相通的东西。不该是一部分人的玩物,也可以是人民的艺术。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加诗的影响力。是所谓诗歌界的人民艺术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吸取       耳熟能详       轻而易举
B.脍炙人口       汲取       众所周知       一蹴而就
C.喜闻乐见       汲取       众所周知       轻而易举
D.喜闻乐见       吸取       耳熟能详       一蹴而就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强诗的影响力。
B.所以他是以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增加诗的影响力。
C.所以他是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扩大诗的影响力。
D.所以他是以大才子的身份,尽量写点大家都能读懂的玩意,以便扩大诗的影响力。
3.请将画横线语句改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句子(可调整语序,可更改个别词语),并简要分析改写后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2-07-19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