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97599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永。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杜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宜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耀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优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专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迫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此人地位仅次于皇帝。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弟者之称。四级科举考试依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乞休致”是官员自请退职。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师,帝嘉其功。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

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注]①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②面涅:脸部斑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B.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C.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D.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行伍,我国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行伍出身”表示一个人是当兵出身。
C.神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
D.夷夏,古代汉族自称为夏,称周边少数民族为夷,“夷夏”泛称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他在战斗中多次受伤,但依然身先士卒,奋战沙场,决不后退。
B.狄青善纳箴言,折节读书,悉通兵法。范仲淹批评狄青不了解历史是莽夫,狄青即刻去研究用兵策略。
C.狄青治军严明,行事审慎,有勇有谋。昆仑关之战,他斩杀违令者,制定出人意料的计划,大败敌军。
D.狄青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推功将佐。他和孙沔共同退敌,计谋全是他出的,他却把功劳都推给孙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021-06-22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夏竦节制陕西并护诸将,四路以禀复失事机,且诏使出师,逗遛不行。及丰州陷,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竦独不预,方平劾罢之,而请四路帅臣,各自任战守。西师久未解,元昊亦困弊,方平言:“陛下犹天地父母也,岂与犬豕豺狼较乎?愿因郊赦,引咎示信,开其自新之路。”帝喜曰:“是吾心也。”是岁,改庆历赦书,敕边吏通其善意,元昊竟降。

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邛部川译人始造此语者,枭首境上,而流其余党,蜀人遂安。

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方平不自安,请知南京。

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新法鬻河渡坊场,司农并及祠庙,宋阏伯、微子庙皆为贾区。方平言: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帝震怒,批牍尾曰:“慢神辱国,无甚于斯!”于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赠司空。遗令毋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已得其详矣                      详:详情
B.夏竦节制陕西并护诸将        护:庇护
C.许以便宜                            便宜:见机行事
D.料简士马                            料简:鉴别、挑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
B.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
C.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
D.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方平敢于弹劾边帅,建言怀柔外族。他要求罢免行动迟缓、贻误战机的夏竦,建议对边境反叛者通过边吏释放皇上的善意,实行安抚政策。
B.张方平果断采取措施,一举平息谣言。他首先调集军队修筑城墙,又在元宵节连续三天晚上不关城门,诛杀为首的造谣者,终于使益州民心安定。
C.张方平处事未雨绸缪,精心守边御敌。闻讯西夏的军队即将压境,他认真备战,并且声言主动出塞,由于扎实有效的谋划,使得西夏不敢来犯。
D.张方平极力反对新法,忧其危及国家。他一面进言皇上,以为新法或致国家倾覆;一面对新法实施过程中买卖祠庙作为商贸场地的做法,严词谴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2018-09-12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应诏上书曰:臣窃闻,论者或谓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吴与魏力争而得合肥,然后吴始安;李煜失滁、扬二州,自此南唐始蹙。今日弃淮而保江,既无淮矣,江可得而保乎?

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患,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的第一名是状元,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
B.诚斋,杨万里的书斋名。古代文人常给自己的书斋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用以体现自己的品位和追求。
C.孝宗,宋朝皇帝赵睿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中“言”是“字”的意思,与《琵琶行并序》“凡六百一十六言”中“言”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书直言请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加以劝说。
B.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居丧离职。
C.王淮做宰相时,向杨万里询问宰相第一要务是什么,杨万里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因为杨万里闲居十五年期间不问政事,所以凡是有邸吏前来通报当时朝廷的政治形势,他的家人都隐瞒着不告诉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②臣窃闻,论者或谓弃淮而守江,是大不然。
5.“万里为人刚而褊”,在对待权臣韩侂胄的事情上,杨万里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刚而褊”的性格?
2023-02-12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