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9834410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B.这时候,门口有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绸子,静静地躺在那里。
D.他难为情地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白衬衫。
【知识点】 修辞手法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漂泊在外的游子,若与故乡人      ①       ,欢喜之外也会生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于是乡愁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感情。“若为化得千身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的期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的告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参的深情。中国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人不免,留下的乡愁文字       ②       

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故乡被视为生命的根,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历史与文化。人都是恋家的,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在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可一旦远离家乡,乡愁还是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     ③      。近十来年,生活快速发展变化,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懂得乡愁,记住乡愁,也便有了家国情怀、世纪情绪。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23-08-25更新 | 47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2024-05-07更新 | 15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 ) 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江边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岛,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氲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 )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 )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我相信,( ) 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乡的味道,。但是黄姚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安适 留下 笼盖 只有
B.安逸 留下 笼罩 只要
C.安适 划出 笼盖 只要
D.安逸 划出 笼罩 只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两组恰当的语句。要求: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意完整连贯。
2020-04-24更新 | 4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