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鲍照(约414-46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9 题号:9837037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会:能。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弄儿:逗小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拟行路难(其四)》不同,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仕途的失意与坎坷,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情更为真切。
B.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
C.诗歌层次鲜明。起调高亢,中间平和,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抑扬顿挫。五言、七言变换,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正相应。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
2.试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
19-20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古诗

[南朝]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孤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幕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注]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诗人借此烘托少年英雄的形象
B.“飞鞚越平陆”,鞚,本意为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这里间接描写了少年英雄的形象。
C.“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这两句交待背景,写出了外寇未灭,边城被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
D.诗人通过幽并少年的形象寄托自己收复北方失地及以身许国、立功边陲的爱国情怀,是一曲时代的慷慨之歌。
2.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少年英雄的形象。
2019-06-24更新 | 2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会:能。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弄儿:逗小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仕途的失意与坎坷,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情更为真切。
B.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
C.诗歌层次鲜明。起调平和,中间高亢,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抑扬顿挫。五言、七言变换,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正相应。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
2.试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
2021-02-22更新 | 2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梅花落

南朝·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两项
A.“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B.本诗是杂言诗。我国杂言诗句中字数不定,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
C.“问君何独然”句中的“君”,指的是作者;“念其霜中能作花”中“其”,指的是梅花,“念尔零落逐寒风”中“尔”,指的是杂树。
D.“偏为梅咨嗟”句中的“咨嗟”与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句中的“咨嗟”意思相同。
E.“念尔零落逐寒风”与李商隐《无题》中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营构的意境完全相同。
2.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7-05-25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