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字音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9 题号:999005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曲(gōng)       (jì)        首(jī)        克有终(xiǎn)
B.逾(jǔ)          君(shì)       (bǐng)       之器(bǎi)
C.远(xǐ)          戚(qī)        忿(zhì)        观其(jiǎo)
D.孝(tì)          (yú)        (tuó)        不有初(mí)
【知识点】 字音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 (0.4)
【推荐1】易错字音。
(        )头 ②脑(        )(        )如 ④(        )
⑤阿(        )伯 ⑥倘(        )使
⑦度(        )置之度外(        )度德量力
⑧给(        )给面子(        )目不暇给
⑨冠(        )冠冕(        )沐猴而冠
⑩孱(        )孱头(        )孱弱
2020-08-12更新 | 11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 (0.4)
【推荐2】语言基础运用。

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后现代教条主张无条件地尊重学生主体对文本的多元的“独特感悟”,这是(1)经不起教学实践检验的。显而易见,在阅读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主体在相互制约,除了读者主体,还有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并不如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深度、无本质的,而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脱离了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而放纵读者主体,就不能不产生(2)奇谈怪论。鲁迅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3)宫闱秘事。”诸如此类,(4)难道不都要无条件地尊重吗?毛泽东看见了“阶级斗争”,而我看到了封建大家族男性接班人的精神危机,难道不是更为发人猛醒吗?由此也可以看出,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1)处的“经不起”可以改为“禁不起”。
B.文中(2)处的加点成语使用不得当。
C.文中(3)处的“宫闱秘事”中的“闱”,读音wěi。
D.文中(4)处的画线句有语病。
(2)根据文意,将文段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2022-05-06更新 | 30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爆/挛  谄媚/抖  目/净  候/无忌惮
B.押/数  压轴/妯娌  永/秀  憬/忧心忡
C.瓜/延  怨/阴  届/和  益/官野史
D.金/工  染/灭  伤/痛  道/瀣一气
2019-05-07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