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物理综合库 > 光学 > 光的折射 > 光的折射定律 >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9 题号:22381223
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光学现象广泛发生于世界上。
1.对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A.图甲中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图乙中光的色散现象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图丙中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图丁中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2.如图为一半圆形玻璃砖,圆心为 O,半径为 R,直线OO'垂直于竖直放置的屏幕。现将一束绿光由空气从P点垂直AB射入玻璃砖,在Q点发生折射后恰好在屏幕上 O'点出现光斑。 已知,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c,则玻璃砖对绿光的临界角为_________,绿光从P 传至Q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有两块相同的玻璃直角棱镜ABCAC面与 面平行放置并置于空气中,一束单色光垂直于 AB面由左侧入射。画出光经两块棱镜后出射的光路图。

通过种种实验,我们发现光不仅具有上述性质,它还有作为粒子的性质
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不同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的实验规律,当用频率为的入射光照射金属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直到电流表的示数刚好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该电压称为遏止电压,该实验小组得到的关系如图乙中的①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B.分别用从氢原子能级2到1 和能级3 到1 辐射的光照射金属得到遏止电压,则
C.换用不同的光照射逸出功更大的金属时,得到的关系可能如图乙中的②所示
D.当滑片 P 向左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先增加后不变
5.一个点光源以功率P向四周均匀地发射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离光源中心距离为L处,与入射光方向垂直放置一钾箔,因其面积较小,可认为光源发出的光垂直均匀的照在钾箔上。已知光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恒量为h,光子动量为
(1)求该光源发射的能量传播到距离光源为L处单位面积上的功率
(2)假设钾箔完全吸收了垂直照射到它上面的能量,求在单位面积上钾箔受到光照的平均作用力F
(3) 关于钾箔在该单色光源的照射下是否能产生光电效应,经典理论认为:若一个要被逐出的电子收集能量的圆形截面的半径约为一个典型原子的半径r,只需吸收足够的光辐射能量就可以逐出电子。已知钾的逸出功为W,请根据以上信息,求电子被逐出的时间t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天宫课堂
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过多次太空授课,精彩纷呈的授课内容大大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1.航天员将天宫课堂内容传输到地面,使用了(  )
A.机械波B.引力波C.物质波D.电磁波
2.航天员将空气注入水球中,形成一个正中央含有同心空气球的特殊水球。已知水的折射率为,气球半径r=3cm,水球半径R=8cm。若将一束单色光以入射角i射入水球,折射后光线恰好与空气球相切,如图所示,则入射角i=_____°,光线通过水球后,偏离原入射光线的角度是_____°。(已知sin22°=

3.航天员在空间站用小水球进行了一场类似于乒乓球的比赛,使用普通球拍击球时,水球被粘在球拍上,在球拍上包上毛巾后再击球,水球不仅没有被吸收,反而弹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水滴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
B.水球被粘在球拍上是因为球拍表面对水是浸润的
C.毛巾表面布满了疏水的微线毛,对水是不浸润的
D.水球弹开的原因是“毛巾球拍”对水球的力大于水球对“毛巾球拍”的力
4.航天员在方格背景前做了以下实验: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撞向质量为6m的静止大球,经过时间Δt两球发生正碰碰撞(忽略两球碰撞时间),实验过程中,相机拍下了三个时刻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碰撞后大球的速度为________v,如果在2Δt时刻还拍摄到了大球的位置,则通过该实验可以验证_______守恒定律。

2024-04-19更新 | 19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B 超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检测技术。很多病灶可以通过 B 超检测而发现。一台 B 超机是由超声探头、计算机和成像系统等模块组成。
1.B 超机的电源配适器铭牌如图所示,其内部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A.11∶5B.11∶12C.3∶55D.55∶3
2.超声探头上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压电晶体”,它通过快速膨胀和回弹,从而产生超声波。
(1)“压电晶体”是单晶体,具有_________的性质。
A.各向同性                           B.各向异性
(2)如图所示,探头沿 x 轴正方向发射一列简谐超声波,进入人体。t = 0 时,波恰好传到 P 点,xP = 7.5 cm,xQ = 15 cm,若波速为 1500 m/s,则_______

A.质点 P 沿 y 轴正方向起振
B.质点 P 沿 y 轴负方向起振
C.t = 1×10−4 s时,波传至 Q
D.t = 6.25×10−5 s 时,质点 Q 的位移为 − A
3.如图所示,当超声波从空气入射到人体时,记“sini = a”,其中 i 为入射角。皮下组织质地均匀,折射率为 n。超声波进入人体过程中的反射、折射与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相同。假设皮下 h 深度处有一高密度病灶,其反射面与表皮平行,一列超声波在皮肤表面的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 d

(1)当距离 d 越大时,可知病灶深度 h_______
A.越大                           B.越小
(2)h 的表达式为 h = ___________。(用 and 表示)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类对于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牛顿的微粒说,到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认识不断深入。
1.光的微粒说认为光子由大量具有质量的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确定速度传播。微粒说对折射定律的解释如下:弹性粒子由空气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受到介质对其的引力作用,其方向垂直介质表面指向介质内部,因此入射粒子与介质表面平行的速度分量并不改变,即v0||=v||,而垂直介质表面的速度分量由于引力作用而由v0增大为v,入射粒子和折射粒子的速度及其分量如图(a)所示,由此可以得到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根据你所掌握的光学知识指出这一解释与事实不符之处:______

2.冰的折射率为1.31,用直径为10cm、长为1m的冰柱代替玻璃制作“冰纤”,使光在冰柱内沿图(b)所示路径传播,入射角为,则sin=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干涉、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1)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c)所示,双缝干涉条纹分布特征是______,可使用______传感器来观察干涉图样;根据,通过测量Ldx这三个物理量可以间接测得波长λ,该关系式中L______,调节L使其减小,相邻条纹间距x______;为减小x的测量误差,测得相邻N个条纹的间距为D,则x=______
(2)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中,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增加缝宽,屏上衍射条纹间距将______。衍射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有在______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
2024-04-24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