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原子结构 化学键 > 微粒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原子的构成 > 研究物质结构的历程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15779309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不可被分割的
B.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C.1911年,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D.1913年,波尔根据原子光谱实验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能量值是连续的
21-22高二下·北京房山·期中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瑞典科学家舍勒首次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氯气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D.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制碱的成本
2023-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关于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一种微粒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均有质子和中子
2020-02-12更新 | 363次组卷
单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卢瑟福的“带核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③道尔顿的原子学说④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轨道理论) ⑤电子云模型
A.①③②⑤④B.③②①④⑤C.③⑤①②④D.④③②①⑤
2022-08-23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