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上海 高一 阶段练习 2024-05-26 147次 整体难度: 困难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

一、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最近在我国南海沿岸一带发现两种新的牡蛎物种。牡蛎,俗称生蚝,肉味鲜美,是一种兼具高营养、功能保健及药用价值的海洋贝类,在营养食品及功能食品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有“海洋牛奶”之称。研究人员为评估3种人工养殖生蚝的营养价值,分别检测了其可食用部分的主要有机物含量,见图1。其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含量差异显著,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含量差异不显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牡蛎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_________
(2)牡蛎蛋白质中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甘氨酸。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B.氨基酸中所有氨基和羧基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人体细胞可以合成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D.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数量不同

(3)贝类的糖原具有调和浸出物成分的滋味、增强浓厚感,并使贝类产生特有风味的作用。若以糖原含量为评价牡蛎质量的主要指标,则分析图1可知,渔民最好选择养殖品种_____________(选填“1”、“2”或“3”),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
近年的研究发现,紫外线会使皮肤皱纹加深,产生晒斑等光老化症状。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了在小鼠皮肤表面涂抹牡蛎蛋白的酶解产物(OPs)对皮肤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OPs可以缓解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具体数据见图2。其中,MMP-1是最有效的胶原酶,可以降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的皱纹增加;TGF-β可以间接控制胶原蛋白的生成。   

(4)下列关于紫处线辐射引起皮肤光老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皮肤粗糙、松弛等老化现象与皮肤的胶原蛋白有关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C.皮肤光老化现象是由紫外线辐射引起,与基因表达无关
D.紫处线辐射可以缓解细胞衰老

(5)可以通过直接测定皮肤细胞中MMP-1的_______的含量来反应其在皮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编号选填)
①DNA②mRNA③rRNA④tRNA⑤蛋白质
(6)请根据实验结果,补全下图_______   
(7)请结合以上图文信息,阐述牡蛎蛋白的酶解产物(OPs)对皮肤皱纹的影响及具体机制:___________
生蚝虽然美味又富有营养,但是不能生吃,否则容易感染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能通过皮肤伤口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发严重的感染。
(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创伤弧菌和牡蛎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创伤弧菌可以进行DNA半保留复制
C.创伤弧菌的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D.皮肤损伤后可以用海水消毒,因为海水可以很大程度抑制创伤弧菌的生长

(9)烹调贝类(牡蛎、蛤、贻贝)时,彻底加热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请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海洋中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数量众多的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栖息着400多种海洋软体动物和1500多种鱼类,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许多珊瑚虫聚合生长,分泌碳酸钙等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虫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1)。珊瑚虫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如图2,其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X、Y、Z表示物质。

(1)由图1可知,珊瑚虫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虫黄藻的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少部分通过捕食浮游生物获得。虫黄藻能进入珊瑚虫内胚层细胞,可能与内胚层细胞的__________直接相关(编号选填)。
①质膜上的转运蛋白②细胞识别③质膜的流动性④细胞分裂
(2)图2所示的细胞呼吸过程中,Z为____________(填写中文名称),生理过程①②③中产生Z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填写编号)。
(3)因为虫黄藻含有光合色素,所以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若要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则提取试剂为__________,可使用____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填写仪器名称)。
珊瑚对环境变化及为敏感,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升高就可能对其生长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珊瑚虫体内虫黄藻减少或虫黄藻失去颜色,从而出现白化现象,若一段时间内影响因子消除,颜色可得到恢复,长时间胁迫则珊瑚虫死亡,白化不可逆。研究人员为探究温度对虫黄藻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相关实验。

(4)科研人员预实验测得虫黄藻细胞密度和吸光度关系曲线如图3-1,将一定数量的离体虫黄藻在25℃进行培养,连续8天定时取样测定吸光度结果如图3-2。在以上预实验中,培养到第7天的虫黄藻密度为________
(5)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下虫黄藻的细胞密度,并计算了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见图4。结合图4与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27℃组虫黄藻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
B.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虫黄藻的生长速率,且温度与虫黄藻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C.根据图6可以确定虫黄藻的最适培养温度一定是23℃
D.为进一步探究虫黄藻的最适培养温度,应在20-26℃重新设计梯度实验。

(6)较短时间的SST升高,白化珊瑚能得以恢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
A.胁迫期珊瑚虫体内还有少量的虫黄藻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
B.胁迫期珊瑚虫没有其他获得有机物的途径
C.SST恢复后珊瑚虫继续招募和吸纳虫黄藻
D.胁迫期珊瑚虫还能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

珊瑚共生体中的噬菌体对于调节珊瑚共附生菌群的群落结构,避免细菌过度繁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噬菌体是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依据生长周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其具体增殖过程如图5所示。其中,温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并不会直接裂解宿主。

(7)结合所学知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_______,复制的特点为_______(任填一个)。
(8)结合材料分析,为长久地影响细菌群落动态并维持稳定,可推测珊瑚共生体中的噬菌体为_______(选填“a”或“b”)。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不需要宿主细菌提供_______(编号选填)。
①DNA模板②脱氧核苷三磷酸③核糖核苷三磷酸④氨基酸⑤RNA聚合酶⑥DNA聚合酶⑦tRNA⑧mRNA⑨ATP⑩核糖体
(9)宿主细菌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图6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图中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只能表达出4条多肽链
B.图中R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
C.图中核糖体运动方向为从下往上
D.图中存在DNA-RNA和RNA-RNA杂交区域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024-05-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