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育种(旧) > 常见的育种方式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10750053
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分析回答问题: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四)过程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Ⅱ一般从F1经(五)过程后开始选种, (五)过程产生了矮秆抗锈病植株。若要在其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4)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将高秆抗锈病纯种小麦用γ射线等照射获得矮抗品种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种是纯合子,通过自花授粉繁殖后代。下图是小麦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F2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__为止。
(2)图中JK途径表示的是_____育种。此育种常用的方法是_____
(3)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可选图中____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育种。此育种常用的方法是_____,主要依据的原理是_____
(4)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其原理是_____
(5)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_____植株,其特点是_____
2016-06-06更新 | 21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一代,产生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过程②,若单倍体幼苗通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在理论上有________株,单倍体幼苗属于单倍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的育种过程中构建重组质粒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列举出该育种方法的优点:_________ (1点即可)
(5)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2021-11-18更新 | 9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经育种学家逐步培育出戊植物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种植物的花粉与乙种植物的卵细胞经过人工融合,培育得到丙植物,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再在丙幼苗时期用__________处理,从而得到基因型为bbDD的丁植物。将丁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戊植物所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
(2)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早熟,D基因控制着果实的红瓤。让戊植物自交,子代早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
(3)丁植物相对于亲本甲植物、乙植物而言,______(填“是”或“不是”)新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1-02更新 | 9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