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质 > 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0 题号:11341032
某些正常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我国科学家发明一种小分子绑定化合物ATTEC,这种“小分子胶水”(ATTEC)能将自噬标记物LC3和空间结构改变的蛋白质黏在一起,形成黏附物,进而将黏附物包裹形成自噬体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示过程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后,其内的多种______________将黏附物降解,降解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
(2)ATTEC与异常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自噬体由_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溶酶体与自噬体相互融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特点,溶酶体膜和自噬体膜能相互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溶酶体内的pH为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请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溶酶体H通道的首次发现
溶酶体作为细胞中的“回收站”,内部含有的酸性水解酶能将蛋白质等物质降解。其内部偏酸的环境(pH约为4.6),既能保障溶酶体功能,又能防止酸性水解酶泄露后(细胞质基质中的pH约为7.2)破坏正常结构。
溶酶体内部pH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V—型质子泵(V-ATPase)在此发挥了重要功能。V—ATPase能够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进溶酶体内部。研究者曾推测,要实现H+的精确调节,溶酶体膜上必然要有H+通道以实现H+快速外流。两套功能相反的系统协同工作,才能实现溶酶体pH的精确调控(如图1)。

为了找到这一“预设存在”的H+通道,我国科学家对一系列膜蛋白逐一进行过表达测试。最终发现当T蛋白过量表达时,记录到的从溶酶体膜内流向膜外的“H+电流”比对照组高出了20倍;与此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基因后,即使将溶酶体膜内的pH调整为更酸的3.5,也记录不到任何电流信号。这些结果表明T蛋白就是介导H+流出溶酶体的通道。
但是此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T蛋白是K+通道。对比分析发现,当初在研究T蛋白功能时忽略了pH对通道蛋白的影响,而我国科学家是将溶酶体内的pH设定在4.6这一生理条件下开展的实验。在这一pH条件下,通过T蛋白的离子主要是H+而非K+,且定量计算结果显示T蛋白对H+的通透性是K+的5万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蛋白活性受溶酶体内的H+浓度调控。溶酶体内pH高于4.6时T蛋白活性降低(图2),而pH低于4.6时T蛋白活性增加。
(1)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最初在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合成。若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泄露至细胞质基质,会因pH改变影响酶的__________而导致活性降低。
(2)根据图1推测H+通过H+通道运出溶酶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实验结果支持溶酶体膜上存在H+通道的有___________。
A.抑制V-ATPase的功能,溶酶体内的pH迅速上升
B.膜内pH4.6膜外7.2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
C.若膜内pH调至3.5,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将更强
D.膜内为中性或碱性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K+电流
(4)结合文中信息并仿照图1、图2,在下图中画出当pH低于4.6时氢离子流动情况______

(5)科学家在帕金森病人群体中找到众多溶酶体相关基因的突变,其中一种T基因的突变会使溶酶体膜上T蛋白数量减少,导致__________,使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中堆积,诱发帕金森病。
2023-01-12更新 | 41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形态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_断裂产生的,其中与水解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种)。
(2)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____________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其余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3)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图示过程的实现依赖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和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其中的磷脂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上合成的。
2018-01-18更新 | 187次组卷
非选择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___________
(2)甲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填序号)
(3)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也会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为此过程提供载体蛋白和能量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4)在酵母菌的无性繁殖过程中,乙图中的结构[]_____和[ ]_____有消失与重建过程。
(5)丙图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019-10-08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