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2222525
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1)甲昆虫是___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为_____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关系呈现周期性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表示捕食者的曲线是__________。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数量变化表现为循环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维持总是与____________调节相关。
(2)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除猎物种群数量外,影响图中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生态位可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等多个维度上的地位。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_____等(填字母)。
a.栖息地       b.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c.食物   d.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e.种群密度              f.天敌
(4)在草原上,狼既能用眼睛辨别猎物,也可以根据耳朵听到的声音作出反应,以追捕猎物;兔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8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蝗虫食性广,取食量大,对植物的破坏性极大。植物不仅是蝗虫食物的直接来源,还为其提供栖息场所,对蝗虫个体行为和种群动态均有重要影响,植物的覆盖度(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对蝗虫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覆盖度会影响蝗虫的生态位,蝗虫的生态位是指____。分析上图可知,植物的覆盖度____(填“高”或“低”)时会抑制蝗灾的发生,原因是____
(2)椋鸟是一种适合长距离迁移的鸟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椋鸟入住前后,不同阶段鸟巢周围防控点蝗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时间

人工置巢区蝗虫密度/(头·m-2

对照区蝗虫密度/(头·m-2

无惊鸟阶段

51.00

38.00

棕鸟入住产卵阶段

27.00

36.00

椋鸟孵化阶段

6.00

21.87

椋鸟育雏阶段

2.00

15.53

幼鸟成长阶段

0.73

16.04

①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密度,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____(答出2点)。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答出2点)。
③群居型的蝗虫能释放对鸟类有刺激性的苯乙腈,该物质能吸引蝗虫聚集,散居型蝗虫不能释放苯乙腈。椋鸟对散居型蝗虫的捕食量显著高于群居型蝗虫的,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1-26更新 | 7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直接的数量特征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2022-08-19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