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3866237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若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_____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_____法进行调查.
(4)科研小组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由上表结果分析可知,罗氏沼虾同化量为_____

(5)为解决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问题,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中的_____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理由是_____.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冰川湾对研究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许多生物进入该地。图1、图2为科研人员从冰川消退的时间算起,不同地质年龄冰川湾植物物种数及植物生长型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冰川消退后,经过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为优势种的森林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云杉的种群密度,已知该地区为狭长的冰川湾,故采取______取样法更合适。由于阳光、温度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结构和外貌可随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群落的______
(2)据图1可知冰川湾的植物物种数随着地质年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据图2推测随着冰川消退,离冰川越近的区域,群落结构越______(填“简单”或“复杂”)。
(3)科研人员同时研究了铁杉林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温带落叶林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使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说明生态足迹______(填“越大”或“越小”),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长白山地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森林地貌。该地区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长白松与沙冷杉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长白松、沙冷杉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长白松和沙冷杉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 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

树高x(m)

长白松(株)

沙冷杉(株)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X≤5

8

9

7

5

8

46

48

50

47

45

5<x≤10

25

27

30

28

30

30

25

28

26

27

10<x≤15

34

29

30

36

35

2

3

5

4

3

x>15

13

16

14

15

12

3

2

1

2

2

合计

80

81

81

84

85

81

78

84

79

77

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长白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
(2)长白山地区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群落中,长白松和沙冷杉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群落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022-09-08更新 | 278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科研人员对珠海市淇澳岛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做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不同生态恢复阶段的无瓣海桑人工林地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存在差异,随着植被的迅速恢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增加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采用了取样器(25cm×25cm取样框)取样法,而不是标志重捕法,其原因是:________
(2)红树林植被的快速增加,为底栖动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________(答两点即可),有利于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水体的自净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价值。
(3)随着湿地生态的恢复,其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原因在于________
2019-04-07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