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2261998
将适量某植物叶肉细胞置于含有一定量O214CO2的密闭容器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黑暗处理1 h,接着在适宜光照下处理(不考虑温度变化)1 h。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它们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叶肉细胞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14CO2___________结合生成14C3;光照一段时间后,14C3浓度在某一浓度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得黑暗处理1h后,容器内O2减少xg;光照1h后与暗处理前相比,容器内O2增加yg,增加的O2来自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实验时间内,这些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了___________ gO2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天下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是我国棉花主要生产基地,采取一些栽培措施会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增产目的。甲图为棉花细胞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乙图为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得到的结果。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棉花叶肉细胞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上,其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生理过程A为生理过程B提供的②③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过程C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由乙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c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不同。
(4)若用棉花的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试剂提取色素。再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层析结果显示,仅靠近滤液细线的两条色素带面积明显变小,从化学试剂角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2-03-14更新 | 357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米切尔提出光合作用过程中 ATP的合成可以用化学渗透机制来解释,即光合作用过程中 ATP 合成的直接驱动力来自于H+浓度梯度。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说。实验材料∶
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的有活性的类囊体、pH为4的缓冲溶液(类囊体置于其中一段时间后,类囊体膜内外的 pH 均为 4)、pH为8的缓冲溶液、ADP 和 Pi。
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即可________。(检测ATP生成的方法不做要求,实验包含实验组和对照组)
2021-02-28更新 | 8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物质Ⅰ表示______________,物质Ⅲ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度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mg/h/cm2
2020-03-31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