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分子与细胞 > 细胞的代谢 >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2303189
选用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所得相关数据平均值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光照强度

(Lux)

呼吸速率

(molCO2•m-2•s-1

净光合速率

(molCO2•m-2•s-1

叶绿素a含量

(mg•g-1

第1组

200

14

20

1.6

第2组

400

14

29

1.3

第3组

600

14

35

1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与强光照下相比,弱光照下叶绿素a含量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或“基本一样”),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在实验时段内,第______组的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将第3组的植物置于第1组的条件下,经过相同实验时间,测得的净光合速率小于,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接受的太阳能之比。以下措施能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是(      )
A.大棚种植时,白天适当通风
B.棉花适时摘除顶芽,解除顶端优势
C.在桉树林里栽培草本菠萝,取得桉树、菠萝两旺
D.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磷、铁等营养物质。大棚草莓主要在秋冬季生长,为了弥补大棚草莓生产光照不足的问题,我国科研人员以“红颜草莓”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光源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mmo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mol.m-2.s-1

单果质量╱(g.
-1

结果数(个.
-1

CK组

1.13

308

16.04

12.11

9.9

T1

2.31

343

16.32

14.51

13.2

T2

1.79

340

15.39

18.07

12.7

注:CK组的处理为不补光:T1组的处理为红色荧光灯补光:T2组的处理为白色LED灯补光;产量=单果质量×结果数×株数。
(1)草莓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_______
(2)某同学利用草莓叶片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只出现了黄色和橙黄色的色素条带,试分析原因______
(3)与CK组相比,T1组“红颜草莓”的净光合速率_____,据表推测原因是______
(4)该实验研究的意义是______
2023-09-14更新 | 5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球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温室效应的减缓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小球藻开展了环境中CO2去除率的相关研究,在持续通入CO2浓度为1.5%的空气下(其它条件适宜),CO2去除率与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藻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CO2,如果要证明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第6天后CO2去除率下降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据此推测,若要维持CO2去除率为最大值,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小球藻吸收的CO2在叶绿体中被还原生成____________。为研究该过程的具体转变历程,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极短时间后,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并提取产物,经过对不同光照时间含放射性提取物的分析,14CO2转化成的第一个较为稳定的产物是____________14C转移到光合产物的具体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
2021-05-23更新 | 93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探究C0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1)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的化学能首先储存在__________中,然后转化为糖分子中的 化学能。在光合作用碳反应中,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循环,C02进入该循环时首先与_________(写中文名称)结合,CO2进入该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_________
(2)本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根据____________获取的。
(3)若用该装置探究光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应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暗室”或“自然光下”),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来改变光强度。
2017-09-26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