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物与环境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3 题号:12375237
202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某调查小组对某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其主要由滩涂、藻类、浮游动物、红树林、白鹭等部分组成,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调查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原因是_____
(2)研究人员多次实地调查后,发现该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你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可能是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白鹭在繁殖期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信息。若要调查群落中白鹭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
(4)科研小组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时间为“某单位时间”)。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41.05.097.019.00
植食性动物7.91.112Y6.0
肉食性动物6.50.86.20.510.0

①某单位时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J/cm2·a。
(5)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____
(6)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有效的措施是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地通过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贡献。研究发现该地区植被受某种蛾的影响,雌蛾通过某种植物释放的挥发物a定位栖息地,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该植物上,孵化出的幼虫以植物的新生嫩枝为食。植物受到侵害后产生挥发物b引诱蛾的天敌,并驱赶雄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资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为保护植物不受该种蛾的侵害,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挥发物b进行生物防治的原因______, 从而降低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研究者设立多个样地,开展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储存能力(用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干重表示)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森林碳储存能力______。由此说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时,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增加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022-04-15更新 | 690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蝗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消费者。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些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蝗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020-07-02更新 | 647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召开,“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此次大会的主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本事。结合下列实例,回答相关问题:
(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发现了雄性不育植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多样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
(2)栖息地遭到破坏是许多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丹顶鹤每年4-5月间迁至东北,秋季迁至江苏,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性。我国在江苏对丹顶鹤越冬栖息地进行了生态修复,属于对丹顶鹤进行________保护,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提高其_________是保护丹顶鹤的根本措施。
(3)我国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结合当地半湿润半干旱的特点,通过引入适合该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主要树种,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使塞罕坝林场由高原荒丘变成万顷林海。该过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能力,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____________原理;该过程经历了群落的____演替,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进行。
2022-01-23更新 | 1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