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3049036
近几十年,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I.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所代表的___________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乙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______
(2)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3×109 kJ,B的能量为1.5×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Ⅱ.图3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明确表述,关于野生蚯蚓对土壤的价值及生物多样性在人类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再次引起人们思考。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其中N1-N7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展示的生态工程属于___________的农业生态工程。将蚓粪作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果园中有诸多好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
(2)鱼塘中不同的鱼类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生态位有所差异,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会发生竞争,且生态位重叠越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竞争越激烈;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时,往往通过___________作用而发生生态位分化。
(3)稻飞虱中的碳元素可通过____________(生理过程)最终流向水稻。稻飞虱刺吸水稻茎、叶组织的汁液,使水稻减产或失收。苏云金杆菌对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具有杀虫活性,可被制成杀虫剂,与吡虫啉等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相比,上述杀虫剂的优点有___________
(4)饲养在庭院里的公鸡通过垂下翅膀,伸长脖子围着母鸡边转半圈边抖动翅膀跳舞来求偶,该事例中的信息类型为___________,该事例说明信息传递对____________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图2中N7可表示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带数字的字母表示)。
2023-10-09更新 | 279次组卷
【推荐2】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如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稻蟹共生系统的基石是____,稻田内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____(填“构成”或“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稻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
(2)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____结构。
(3)河蟹与稻田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合理地优化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
(4)在“藻类-底栖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和____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024-01-25更新 | 4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可以排入河流、海洋等水体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海洋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内容之一。
(2)在海洋中,绿藻、褐藻、红藻依次分布在上、中、下层,影响这三类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3)近海水域和远洋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与水深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最大值远高于远洋水域,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4)若人类获取植食性食物与肉食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3∶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约是调整前的___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倍。
(5)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3,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约是调整前的___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倍。
2019-05-09更新 | 2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