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3736544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可得,该种群在_____段时呈“J”型增长,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de区间种群增长率_________(大于0或小于0或等于0)。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调节机制。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基本不变”)。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18-19高二下·浙江金华·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青蛙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其发育过程包括蛙卵、蝌蚪和成体三个阶段,生态环境的改变会明显影响其数量和分布。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对某地区农业过度开发前后的青蛙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图为该地区生态稻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青蛙(只/亩)
蛙卵蝌蚪成体
过度开发前38000420028
过度开发后1700019009

(1)调查蛙卵的数量适合用_______法。影响青蛙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2)分析表格数据,无论农业过度开发前还是过度开发后,蛙卵和蝌蚪的数量都远大于成体的数量,可能原因是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农业过度开发后,该地区的青蛙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可能与_______等因素有关,导致其K值降低。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_______。由图分析稻田养殖青蛙的优势有_______(答三点)。
2023-03-08更新 | 10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两极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后来出现了第三极_____,一方面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三极具有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建立的前提是食物充足、______________这样的
种群就没有环境阻力和自然选择。如果再加上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并且没有迁入迁出和基因突变,那么这个种群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塞罕坝生态系统的重建是恢复生态学的典例。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2020-05-07更新 | 5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即克氏原螯虾)是青浦练塘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茭白叶上有昆虫栖息,根系处有小龙虾和水生生物生活,这种分布体现的群落结构主要为____。小龙虾以田间的杂草、昆虫、水藻、福寿螺等为主要食物,其粪便可为茭白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小龙虾在觅食的同时还可为茭白田松土、搅活水体,更好地促进茭白的生长。
(2)假设小龙虾的食物由 30%植物(杂草及水藻)、30%螺和 40%昆虫组成,其中昆虫和螺主要以茭白为食,若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20%,则小龙虾增加 6kJ 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茭白的能量为__kJ 。
(3)小龙虾苗投放到茭白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处于 K2时,小龙虾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b 点后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投放了饵料
C.在捕捞时应控制小龙虾种群数量保持在 K2/2 左右
D.小龙虾和福寿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4)为减轻长绿飞虱对茭白的危害,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W 诱杀长绿飞虱雄性个体以控制其种群 数 量 , 从 种 群 特 征 的 角 度 分 析 , 该 防 治 方 法 的 原 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探究了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对茭白产量、茭白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水中不同动物种类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茭白产量
(kg/hm2)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浮游动物种类 底栖动物种类
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

4080

2.92

33

7

茭白单作模式

3400

2.76

30

6


(5)结合表 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提高了茭白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有机质→底栖动物→小龙虾”能够实现完整的碳循环
C.采用茭白-小龙虾共作模式,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底栖动物减少、水藻与杂草数量增多,小龙虾的数量可能增多

(6)将荒地变农田,洼地变虾塘,下列各群落演替与该演替类型不同的是                     
A.草原放牧后的演替B.海底火山喷发后的演替C.森林砍伐后的演替D.村庄荒废后的演替
2024-01-04更新 | 5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