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数量的变化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95 题号:14501723
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曾濒临灭绝。经过多年的严格保护,海南坡鹿的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坡鹿是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坡鹿同化的能量主要通过____________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____________
(3)为严格保护海南坡鹿,有效增加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公顷土地加上围栏作为坡鹿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最多可容纳426只坡鹿,则最好将围栏内坡鹿数量维持在____________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坡鹿可进行易地保护。将围栏内的坡鹿维持在该数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4)海南坡鹿的主要食物包括林下的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保护区人员通过选择性砍伐林中的一些高大植株可增加坡鹿的食物资源,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2021·海南·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13]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演替。
2016-12-12更新 | 6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____________(填“接近”或“不接近”)。先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在试管中,两种草履虫都能出现典型____________增长;然后把两种数量相等的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从而降低两个物种的竞争强度而达到____________。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2022-06-29更新 | 25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
2019-12-19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