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3 题号:14625416
大凤蝶为ZW型性别决定生物,在某种成年大凤蝶中雄蝶以宝蓝色为主,也有少量黑色;雌蝶全为黑色。大凤蝶的腹部体表形态有光滑和粗糙之分,且光滑对粗糙为显性。现有一只光滑宝蓝雄蝶和一只粗糙黑色雌蝶杂交得F1,F1具体情况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W染色体上不存在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

亲本

F1

光滑宝蓝

雄蝶×粗

糙黑色雌蝶

光滑宝蓝

光滑黑色

粗糙宝蓝

粗糙黑色

光滑黑色

粗糙黑色

612

209

597

195

807

823


(1)据表推测,大凤蝶翅膀的颜色中,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推测根据表中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无法判断控制体表形态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某同学从F1,中选择光滑雌蝶和粗糙雄蝶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控制体表形态的基因位置,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结论。
预期的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大凤蝶的幼虫蜕皮后,会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艳的绿色,以防止天敌的捕食,从遗传水平看,这种性状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从达尔文进化观点来看,这种特征的普遍形成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拟南芥(2n=10)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形态特征分明,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纯合突变体,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d突变为抗冻型基因D,5号染色体上耐高盐基因N却突变为盐敏型基因n。现将该纯合突变体自交所结种子分为两组,一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耐高盐抗冻型:耐高盐冷敏型:盐敏抗冻型:盐敏冷敏型=21:15:7:5;另一组留种待用。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材料总结拟南芥适合做遗传学材料的特点: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拟南芥耐盐性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F2群体中抗冻型与冷敏型的数量比是7: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并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4号染色体上与d基因相邻有一对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m,m基因编码的毒性蛋白抑制D基因花粉发育而对d基因花粉没有影响;突变株4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导致m基因丢失。F1产生配子时,m基因最迟在_____(填“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或“精子”)时期表达才会影响D基因花粉的成活率。
2021-12-15更新 | 26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2】芦花鸡体型椭圆而大,多为单冠,羽毛黑白相间,雄性芦花鸡的斑纹白色宽于黑色,雌性芦花鸡的斑纹宽狭一致。芦花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情况下,自然芦花鸡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研究发现,雄性芦花鸡体态健美、肌肉发达,且鸡皮薄,皮下脂肪少,肉质紧凑、细腻而筋道,经济价值较高。已知芦花鸡对非芦花鸡为显性,相关基因(A/a)只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单冠与双冠的基因(B/b)和控制腿色黑与黄的基因(D/d)位置未知。某研究小组选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PF1F1雌雄交配得F2
正交♀单冠黑腿×♂双冠黄腿单冠黑腿单冠黑腿:双冠黄腿=3:1
反交♀双冠黄腿×♂单冠黑腿单冠黑腿单冠黑腿:双冠黄腿=3:1

(1)控制芦花鸡头冠和腿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上述杂交实验的F1中,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位置关系为________。F2单冠黑腿芦花鸡中的杂合子占________
(2)自然芦花鸡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们(消费者)对鸡肉的需求,在现实中,应通过特定性状标记性别以便在雏鸡时即可选择出雄性芦花鸡进行培养,现有纯合雌性芦花鸡和纯合雄性非芦花鸡,请写出筛选方案:________
(4)钴60γ射线可将染色体切断产生染色体碎片,这些染色体碎片可能在细胞有丝分裂增殖时丢失。研究人员在进行芦花鸡育种时发现,经钴60γ射线照射的鸡蛋孵化出的纯种黑腿雄性雏鸡与纯种黄腿雌鸡交配,所得子代出现了少量左、右半身分别呈现黑腿与黄腿的嵌合体。该嵌合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须用实验检验上述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1-09更新 | 12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1949年,美国学者巴尔发现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中有一个染色较深的小体而雄猫却没有,而且在其他物种的雌性个体的组织细胞核中都存在这种小体。这个小体被称为巴氏小体。这种现象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
研究表明,巴氏小体就是X染色体异固缩(细胞分裂周期与大部分染色质不同步的螺旋化现象)的结果。英国学者莱昂认为,这种异固缩的X染色体缺乏遗传活性,他提出了著名的“莱昂氏假说”。假说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正常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之一异固缩形成巴氏小体,在遗传性状表达上是失活的;②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③失活现象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若某一细胞一旦出现母本X染色体失活,这一细胞增殖形成的所有细胞中失活的都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若某细胞一旦出现父本X染色体失活,这一细胞增殖形成的所有细胞中失活的都来自父本的X 染色体;④生殖细胞形成时,失活的X染色体可得到恢复。
1974年莱昂又提出了假说的修正,认为X染色体的失活是部分片段的失活。最新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巴氏小体上至少15%的基因依然在不同程度地表达蛋白。
很多的实验证据都支持莱昂假设。三色猫(又叫做玳瑁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雌性的三色猫腹部的皮毛是白色的,背部和头部的皮毛由橘黄色和黑色斑组成,十分漂亮。这种雌猫是一个X连锁基因的杂合体,其中b基因控制橘色毛皮,其等位基因B控制黑色毛皮。
巴氏小体数目比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少1个。通过巴氏小体检查也可确定胎儿性别和查出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
结合以上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雌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其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_______个巴氏小体。观察到一只橘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1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
(2)若上题中橘黑相间的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bX b和XBY, 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_____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更多后代表现为玳瑁猫,可选择基因型为 ___________的双亲杂交,后代玳瑁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色玳瑁猫多数情况下为雌猫
B.巴氏小体上的基因都没有活性
C.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失活是不可逆的
D.正常雌猫体细胞中会有两条X染色体均形成巴氏小体
2023-05-17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