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和群落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0 题号:14639766
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

(1)该火烧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3)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写出2个);某地的群落是什么类型,受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写出2个)。
(4)假如在草本植物阶段,一种老鼠(起始数量为3000)迁入该地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相当于J型增长,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5)若要调查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常用____________ 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食虫鸟处于第_____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鲌(bó)鱼是太湖中体型较大的肉食性鱼类;鲚(jì)鱼和银鱼为小型鱼类,食性有差异,但均可以浮游动物为食。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湖渔业资源,研究人员对太湖中鲌鱼、鲚鱼和银鱼的年捕获量变化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某种鱼的年捕获量直接反映该鱼的种群数量)。请回答:

(1)太湖中全部鱼类在生态学中不属于群落,理由是____
(2)据图1分析,鲌鱼和鲚鱼之间碳流动的关系是____(用文字与“→”表示),碳元素在它们之间以____形式流动,最终通过____(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
(3)因过度捕捞,1995年后鱼类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鲌鱼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且生态系统的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4)随着鱼数量的减少,银鱼数量呈现图2所示的变化,其他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
2019-04-04更新 | 24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2018-01-22更新 | 591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演替,理由是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请说明理由: ___
(4)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其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需通过___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2022-02-22更新 | 6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