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种群的数量特征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5032126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
B.利用标记重捕法对2hm2农田中田鼠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2只鼠,第二次捕获38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2只,估算该农田田鼠的种群数量为133只
C.对一支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实体镜或放大镜等用具进行计数
D.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物质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0-200厘米。关于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大量砍伐黄花蒿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黄花蒿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C.调查某大面积草地上黄花蒿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黄花蒿固定的太阳能除自身呼吸外,剩余部分约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2016-07-01更新 | 81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捕获鸟总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中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D.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2020-04-10更新 | 18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实验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萌同学实验探究的完整过程。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生命科学探究中,提出假设是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提出假设
B.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C.假设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D.假设需要实验验证
2.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采取的最合理解释 是(       
A.扩大样本数量B.增加样本种类
C.增加取样随机性D.均衡性别比例
3.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        
A.水温B.室温C.湿度D.水生植物
4.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       
A.蝌蚪颜色B.尾长C.来源地
D.游泳速度E.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5.图 1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        
A.B.
C.D.
6.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下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2023-01-13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