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多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0 题号:15479096
研究发现,基因家族中存在一类“自私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这类基因的配子来改变分离比例。某种植物细胞中的E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不含E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4∶1
B.F1中显性个体∶隐性个体=7∶1
C.F2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D.F2中显性个体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相似题推荐

多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水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决定雄蕊是否可育的基因(如图)。其中细胞核中的可育基因/不育基因分别用R/r表示,且R对r显性;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不育基因分别用N/S 表示。只有当核、质中均为不育基因时才表现为不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R能抑制S的表达,则基因型为S(RR)表现为可育
B.雄性不育系基因型为S(rr)
C.决定雄蕊是否可育受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
D.雄性不育系和乙品系N(rr)杂交,雄性不育系所结籽粒全部为雄性可育系
2022-11-26更新 | 107次组卷
多选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D.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2016-11-26更新 | 203次组卷
【推荐3】科学家发现安农S-1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水稻在温度高于26℃时表现为花粉败育,将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花粉败育=3:1。科研工作者用γ射线处理安农S-1种子,筛选获得了两个在32℃及以上表现为花粉败育的隐性突变体t1和t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安农S-1的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与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产生的F1自交,产生的F2可能全为野生型
C.偶遇低温天气时,突变体t1和t2比安农S-1更有利于制备杂交种子
D.探究t1和t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突变体,应在32℃以下将t1和t2杂交并统计F1的花粉育性情况
2024-05-27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