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7 题号:15673537
下图表示两种生境下捕食者蝾螈对池塘中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蝾螈的捕食作用导致霍氏蛙在竞争中的优势减弱
B.因生态位不同,在无蝾螈情况下三个种群会长期共存
C.实验可证明霍氏蛙种群数量受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D.干旱环境对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与其种群密度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均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内个体在斗争过程中进行相互选择,导致共同进化
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D.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因近亲繁殖等原因衰退、消亡
2022-04-23更新 | 177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关于种群自然增长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是下降的
B.增长型的种群其自然增长率通常大于0
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
D.由于自然增长率的改变,个体数量往往会大幅度地高于或低于K值
2016-11-26更新 | 17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则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影响夜蛾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日照时数
B.当日照时数相同时,温度越低,则夜蛾的滞育率也越高
C.温度20℃时,日照时数越长,则滞育率越低
D.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12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约为80%
2024-04-05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