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5763074
柏桉藻作为经济藻类引入我国某水域,目前在该水域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关于柏桉藻快速增长,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某兴趣小组作了以下几种推测:
(1)推测一:柏桉藻引入水域后,与本地藻在____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占绝对优势,引起该水域的群落发生__________演替而成为优势种。
(2)推测二:藻类的捕食者水虱偏好捕食本地藻类。为此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放入水箱里,水箱中分别放入不同量的水虱,一段时间后测定藻类重量的变化量。结果如下:

①据推测二的实验结果,说明“推测一”___________(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②结果表明,与没有水虱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___________(填“提高”、“降低”),而本地藻的变化则是___________(填“提高”、“降低”),说明水虱偏好捕食本地藻类。
③在该生态系统中水虱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水虱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另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图表示某人工湿地公园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若丁灭绝,则在一定时间内戊数量上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为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 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 如下表所示,忽略粪便所含能量,其中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 cm-2 • a-1,肉食性动物均作为第三营养级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生物体未被利用的能量

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同化人工投放的有机物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 0

95. 0

20. 0

0

植食性动物

9. 5

1. 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 3

0. 5

6. 5

0.7

11.0

据表分析,X是指___________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___,Y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18更新 | 292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表格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A、B、C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2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单位:102千焦/m2/年

Pg

Pn

R

A

157.8

65.0

92.8

B

870.7

369.4

501.3

C

211.5

20.1

191.4


(1)图1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图1中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格分析,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4)据图2分析,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火灾后的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6-08更新 | 518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工业革命后,人类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CO2排放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碳汇是指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减少其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或活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___碳汇(选填“增加”、“降低”)。碳循环过程中属于碳汇的最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
(3)海洋贝类一方面利用海水中的HCO3-形成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另一方面通过滤食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碳颗粒,实现个体软组织生长,从而固定水体中的碳。据此判断,贝类养殖_____________碳汇(选填“属于”、“不属于”)。
(4)研究者测算了2010~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的碳排放量及碳汇量,结果如下图:

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____________
②截止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尚未达到碳中和状态。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下列与海洋渔业有关的各项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__
A.增加贝类、藻类的养殖                           B.提高海洋捕捞渔船的效率,降低能耗
C.海洋捕捞渔船使用清洁能源                    D.增加海洋渔业捕捞量
(5)有人提出,为实现碳中和,可以引种生长速度快、CO2固定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2023-01-10更新 | 4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