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16059385
红树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招潮蟹和野鸭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动物。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围垦养殖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理、加强立法保护等措施,成为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请回答:
(1)小王同学于寒假清晨在某红树林湿地公园跑步时,拍了一张红树林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并用刘禹锡的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配文。这说明自然美景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招潮蟹的爬行对野鸭来说是一种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具有____的作用。通过建立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多种保护措施,一段时间后之前因水污染等导致红树林死亡的滩涂重新长出红树林,这种现象属于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即使红树林被划为保护区,林中野鸭的种群数量也会出现K值,理由是____
(3)深圳红树林湿地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贝壳类等)。为了评估红树林湿地对鸟类的承载力,研究团队通过采样估算出湿地底栖动物的鲜重总量(M,单位kg),据此推算出底栖动物所含的总能量(G,单位kJ),结果如图。

①据图可知,深圳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能量在冬季最低,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____
②若每只候鸟每天代谢消耗能量平均为500kJ,在红树林湿地停留时间约为100天,且均以底栖动物为食,则理论上计算,湿地在秋季时能承载的候鸟总数最多约为____只。
③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84年,这种保护方式属于____保护。为了进一步提升鸟类的环境容纳量,加强对____(红树林植被/滩涂/基围鱼塘)的保护最为有效。
(4)为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人提出今后红树林的扩大种植工程应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该建议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原理。

相似题推荐

【推荐1】“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是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本来的水色天光与清风雅韵,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的真实写照。回答下列问题:
(1)从前片面追求湖泊生产,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导致湖泊的净化能力减弱,其主要原因是____。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体现了群落的____演替,该处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其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2)湿地中的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的作用。
(3)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某水域生态系统某时期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所占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百分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用文字表述)。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用%表示并保留整数)。若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最主要的能量去向是____

   

(4)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用来种蘑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
2024-05-24更新 | 8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多地结合当地实际,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和增加养殖业脱贫,建成了很多食用菌基地、养殖场和大型沼气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在发展此生态农业时,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调整结构后的生态系统,能够使能量更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家禽养殖户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了家禽的产蛋率,该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信息。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些农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

①若该生态系统中,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__kg生产者。
②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
2019-01-18更新 | 200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原因是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只是密度___,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环境。
(2)欲统计山脚下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___,对于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常用___法进行采集。
(3)野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4)经过人们多年的改造治理,该地区由寸草不生变为多种动植物共存,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若该山区坡地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后不能自动恢复,则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能力是有限的,该能力的基础是___调节。
2024-01-24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