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4 引用次数:293 题号:16416200
某二倍体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一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8个
B.该细胞含32P的核DNA分子有3个或4个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移位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基因组成正常的占50%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如图为某二倍体(2n)动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不同阶段(不连续)细胞内的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和丙→甲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粒分裂
B.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可发生在戊时期,DNA复制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2024-04-19更新 | 2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推荐2】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象常用于变量分析,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象,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产生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B.丙图所示曲线,e点时细胞数目一定是a点时的两倍
C.已知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则乙图中秋水仙素作用于cd段,使染色体加倍
D.乙图中de段DNA增倍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发生了受精作用
2024-05-07更新 | 1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A和抗除草剂基因B成功导入某植株细胞(2n=40)的染色体组中,随后将该细胞培养成植株Y。植株Y自交,子代中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的植株约占1/16。取植株Y某部位的一个细胞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追踪基因A和B(基因A和B均能被荧光标记,且培养过程中不发生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4个子细胞分别含2、2、2、2个荧光点,则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B.若某后期细胞有3个荧光点,其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
C.若4个子细胞分别含1、1、1、1个荧光点,则取材部位可能为根尖分生区
D.若4个子细胞分别含2、1、1、0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过四分体
2024-04-22更新 | 2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