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的概念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16696701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N、P污染可能导致自然水域蓝藻(蓝细菌)等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藻类生活周期短。藻类大量增生后伴随着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最终超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而崩溃。
(2)科研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造,其原理如下图。

①若不给污水处理池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甲烷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细菌代谢类型与绿色植物相同,硝化作用是将NH4+-N转化成NO3--N或NO2--N;反硝化细菌和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反硝化作用是将NO3--N和NO2--N还原成气N2。依据上述信息分析去除有机污染物中N的过程,填写下表(+表示通入O2,-表示不通入O2)。

污水处理装置

通入O2

接种主要微生物

-

产甲烷杆菌

___

___

___

___


(3)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将污染河水引入人工实验湿地(见图)。在该人工实验湿地中引入满江红、芦苇、水芹和凤眼莲等水生植物。

①人工湿地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__,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②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A.好氧                    B.放氧                    C.厌氧                    D.兼性厌氧
③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实现_______________效益双丰收。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1】“稻鸭农法”模式如下图所示。在稻田中放养一定数量的优质雏鸭,不仅能觅食昆虫、杂草等,也能“浑水肥田”,进而实现水稻的高产。
(1)下图所示“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

   

(2)在水稻生长期,放鸭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_______。与常规稻田相比,由于“稻鸭农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在“稻鸭农法”模式中,鸭粪经微生物的分解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鸭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的原因是______
2024-04-13更新 | 355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研究外来植物引入对本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人员展开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构建多个实验生态系统。系统中添加的外来植物、当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了___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①②处补充文字或相应的生理过程,完善实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实验系统(引入的外来植物比例不同)的部分指标如下图所示。

①结果显示,随外来植物所占比例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其沿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
(4)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抵消生态系统产生的CO2,实现CO2“零排放”。根据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引入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对“碳中和”的影响:____________
2023-01-13更新 | 23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珊瑚是众多珊瑚虫聚集而成的生物群体,其通过分泌CaCO3而形成珊瑚礁。近年来,海洋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变化造成珊瑚的健康状况显著低,为探索环境胁迫下珊瑚的生理响应策略,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珊瑚以及栖息在礁体表面和附近的鱼类、浮游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珊瑚礁的___________
(2)珊瑚虫、虫黄藻(栖息于珊瑚虫体内的单细胞海藻)及浮游生物的营养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珊瑚虫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虫黄藻的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少部分通过捕食浮游生物获得。珊瑚虫与虫黄藻相互依存构成了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这种关系的平衡是维护珊瑚健康的基石。
(3)我国南海某岛北侧常年进行旅游开发,水体浑浊度显著高于南侧。科研人员在该岛的南北两侧分别设置样地,对两种优势造礁珊瑚采样,在相应水体环境下检测其体内虫黄藻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图3所示。
             
①由图2可知,北侧水域的两种珊瑚体内虫黄藻的光合速率相对值均较南侧明显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冲洗珊瑚样品获得虫黄藻样液,再使用__________于显微镜下统计虫黄藻数目并计算其密度。图3显示,与南侧相比,北侧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岛屿北侧两种珊瑚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与南侧相比并无明显降低,结合上述研究以及(2)中珊瑚虫营养方式推测,在水体环境变化的胁迫下,两种珊瑚维持体内有机物供应最可能的策略分别是_________
(5)环境的持续恶化会造成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逃逸,引起珊瑚白化死亡。在发展海洋旅游的同时,如何维持该岛珊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__
2022-01-23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