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染色体变异 >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61 题号:17801334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院士及其团队首创全新育种方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1)单体小麦和缺体小麦是小麦育种和遗传分析的基础材料。单体比正常个体少一条染色体,缺体比正常个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普通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也可被视为二倍体(用2N=42W表示),在培育过程中可发生______________,从而出现单体和缺体。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差异,普通小麦共有____________种缺体。
(2)研究团队利用带有蓝粒性状标记的单体小麦(图1),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可育缺体小麦。

蓝粒单体小麦(E代表携带蓝粒基因的染色体)自交以后,产生三种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即:40W+E、_________。由于蓝粒性状具剂量效应,会出现三种表现型,即白粒、蓝粒和深蓝粒,其中________粒小麦为缺体小麦。自交后,筛选得到了育性高的株系4D缺体(缺少4号染色体)。
(3)二倍体黑麦(2N=14R)是小麦的近缘物种,耐旱耐寒和抗病能力都很强。为引入黑麦优良性状培育异种染色体代换的小麦新品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2。

以4D缺体小麦为母本,经过人工__________后授以黑麦花粉,所得F1代体细胞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由于F1雌雄都不育,用图中①__________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经过细胞学观察,选择_______条染色体的F1植株进行回交。在F2代中选择小于47条染色体的植株继续回交,所得F3植株染色体数以40条、41条、42条居多。其中可选择_______条染色体的个体进行自交,即可得到染色体数恢复的小黑麦异种染色体代换系小麦,经筛选鉴定后可用于生产。该方法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有计划地引入异源染色体。
(4)育种专家在小麦培育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隐性纯合突变体,为判断此隐性突变基因的位置(在几号染色体上),利用正常小麦植株和各种单体小麦植株,结合上述方法,提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 (0.4)
【推荐1】家蚕(2n=56)是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蚕“驯化”而来,通常家蚕的体色为较浅的素色,但偶有黑色斑的突变体出现。
(1)家蚕与野蚕(2n=54)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子一代依然可育,使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细胞,发现____________个二价体(两条染色体联会),一个三价体(三条染色体联会)。
(2)为研究家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黑色斑(黑蚕)与素色(素蚕)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交配方式

受精卵数

F1

黑蚕

素蚕

(素♀×黑♂)

730

363

364

(黑♀×素♂)

737

323

317


根据以上杂交结果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选择F1_______________相互交配,若子代______________,则该性状表现为显性。
实验二:将F1代黑蚕相互交配及F2代黑蚕相互交配,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交配方式

受精卵数

F2代/F3

黑蚕

素蚕

F1代黑蚕相互交配

715

253

125

F2代黑蚕相互交配

728

208

102


据此可知,黑色斑与素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推测存在____________才导致后代出现特殊的分离比。
(3)综合以上实验统计,F1→F3代黑蚕作母本时蚕受精卵的孵化率_______________
(4)已知家蚕的黄血对白血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不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亲本杂交→选择F1代个体杂交→统计F2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②)          (③/④)                    (⑤/⑥)
①P∶黑蚕白血×素蚕黄血                                               ②P∶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③F1∶黑蚕黄血×素蚕黄血                                               ④F1∶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⑤F2∶黑蚕黄血:黑蚕白血:素蚕黄血=1∶1∶2             ⑥F2∶黑蚕黄血∶素蚕白血=1∶1
以上实验组合__________可说明黑色斑(素色)基因也在2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只需从F2代的性状表现描述即可)
2020-08-10更新 | 164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①两组杂交实验互为_________实验。由结果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____(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__而丢失。
② 但因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_____(雌、雄)配子育性很低,所以杂交一与杂交二的结果不一致。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的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____,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2021-10-05更新 | 766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蜜蜂是一类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为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进行假减数分裂,精子和其体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已知蜜蜂的体色有褐体和黑体(D/d基因控制)两种,眼色有黑眼和黄眼(E/e基因控制)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蜜蜂交配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父本

母本

F1的表型种类

雌性(♀)

雄性(♂)

组合一

褐体黑眼

褐体黑眼

1种

4种

组合二

黑体黄眼

褐体黑眼

1种

1种


(1)雄蜂是_________倍体。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在体型、寿命、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说明蜂王的发育过程存在_________现象。
(2)蜜蜂体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黑体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比雌蜂_________(填“低”“高”“相等”或“不确定”)。杂交组合一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型存在差异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伴性遗传的结果。
(3)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所有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和受精的概率相同,将组合一F₁的雌性个体与其父本进行回交,则F₂中雄性黑体黄眼个体占_________
(4)研究发现,蜜蜂体内气味受体分为传统气味受体(由R₁基因控制合成)和非典型气味受体(由R₂基因控制合成),相关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雄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片段缺失则会致死,雌蜂个体中上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均缺失才会致死。用紫外线照射某嗅觉正常的蜂王(基因型为R₁r₁R₂r₂,其后代只出现传统气味型和无嗅觉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答两点)。
2024-02-25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