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生物的进化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2 题号:18047546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骆驼颇能忍饥耐渴,主要以棱棱草、狼毒、芦苇、骆驼刺等植物为食。其驼峰主要由胶质脂肪组成。当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驼峰内的脂肪就会分解,变成体内急需的营养和水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驼峰的形成是不断变异后经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沙漠物种单一,没有骆驼的采食,沙漠物种多样性会增多
C.沙漠环境条件变化剧烈,骆驼基因频率的变化速率可能较快
D.广袤的沙漠为不同种群的骆驼产生地理隔离创造了条件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大象原本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草原等地带,云南大象异常迁徙,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与云南的温度变化波动异常,平均气温升高有关,有人认为是太阳活动异常引起的磁暴激活了云南象故有的迁徙本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同化的能量通过象粪传递给分解者
B.大象迁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易地保护
D.气温变化和磁暴对于大象而言属于行为信息
2024-02-29更新 | 3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2023-03-16更新 | 155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犀牛的角,由毛状角质纤维组成,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无骨质成分,为犀科动物所特有。犀牛角内部空心,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有力武器。
1.下列关于角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角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N
B.高温可改变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变性
C.构成角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
D.角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犀牛角锋利的原因是(       
A.犀牛角朝着利于生存的方向发生定向变异B.由于犀牛的角经常使用,所以变得锋利
C.角锋利的犀牛个体易被保留并繁衍出后代D.人工选择是造成犀牛角锋利的唯一动力
2024-02-15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