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群落 > 群落的结构 > 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9 题号:18399185
鄱阳湖鄱爱爱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现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广大水体中分布着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的鱼类、底栖动物等。水位涨落区是面积广大的湖滩草洲,栖息着数量众多的珍禽水鸟。湖滩草洲外围的滨湖平原以栽培植物为主,丘陵岗地则生长着马尾松林、荒山灌木草丛。下图是主湖区水体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鄱阳湖水体区域、水位涨落区及外围的滨湖平原、丘陵岗地植被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在分布空间上的___________结构。
(2)近年考察发现,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鄱阳湖区沼泽植被面积不断扩大,而水生植被逐渐萎缩,群落在发生_________(初生/次生)演替。
(3)若要考察主湖区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图的基础上还需增加的研究对象有_________。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4)图中小型杂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之间存在_________关系。
①捕食②竞争③寄生④共生
(5)一般情况下,在图中随着营养级的上升会稳定增加的是_________。
A.生物量B.各营养级的物种多样性
C.能量D.难降解的有机农药浓度
(6)某同学在湖区采集了适量湖底淤泥、湖水、苦草、白虾和团头鲂幼鱼制作了一个生态瓶,第3天出现水体浑浊、白虾和幼鱼死亡现象。相比于湖区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高/低),请简要说明其原因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推荐1】重庆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由于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对广阳岛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经多年的自然恢复和湿地保护修复,全岛植物恢复到500余种,吸引了300余种动物,还新发现了中华秋沙鸭、黑鹳、乌雕等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湿地修复治理中常见方法是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甲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意图,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养殖一些鱼、虾等水生动物,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图乙是湿地生物群落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图甲中下行池对污水中重金属进行治理,重金属会在生物体发生生物富集现象。该现象对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危害更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从自生原理分析,湿地修复过程在移栽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3)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4-01-30更新 | 9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农一般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人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够___________
(2)有的茶农在茶树下间种草菇,茶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茶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在茶园的某一区域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50

5.0

95.0

25.0

0

植食性动物

12.7

1.3

12.0

Y

6.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2.7

11.0


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__J/cm2·a。
2023-05-22更新 | 7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下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瘤中的根瘤菌在该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______,其与大豆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2)图中叶细胞中,催化TP合成与利用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根瘤菌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______的氧化分解。
(3)已知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产量,现有根瘤菌株A和菌株B,实验接种量分别表示为W1―W5、R1―R5,现欲研究促进大豆产量的最佳根瘤菌接种配比,请阐述实验思路________
2021-09-18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