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题型:非选择题-解答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 题号:18427672
二倍体植物喷瓜的性别受基因 G / g +/ g 控制(G / g +/ g 互为等位基因),即 G (雄株)、g +(两性株:雌雄同株)和 g (雌株)。该植物花冠形状有轮状和阔钟状两种表型,由另一对基因 B /b 控制。现有花冠阔钟状雄株和轮状雌株杂交,F1为轮状雄株:轮状两性株:阔钟状雄株:阔钟状两性株=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据遗传推测,基因G / g +/ g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显性对隐性用“>”表示), G / g +/ g 在遗传中遵循_____定律, 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 G /g +/ g与B /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据题中遗传现象分析,花冠轮状和阔钟状的显隐性关系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据此判断来选择回答以下 I 或 II 中问题:
I.若“能”,则其显性性状为_____
II.若“不能”,则利用现有材料设计遗传实验加以确定,最简便的方案是_____
(3)若花冠轮状对阔钟状为显性,则杂交中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 。现在其F1中发现一基因型为 BBb 的变异雄株,推测是母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重复或染色体未分离。为确定变异来源,取表型为_____的正常雌株与该变异雄株测交(注:若该变异雄株为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 BBb 位于3条同源染色体,在其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彼此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易位对配子的形成及活力无影响),统计其子代表型及数量比。
①若轮状植株:阔钟状植株=1:1,则为 _____
②若轮状植株:阔钟状植株=_____,则为染色体未分离;
③若轮状植株:阔钟状植株=3:1,则为_____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1】果蝇的无眼与有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现选用两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第二组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

组别

亲本F1F2
第一组无眼红眼红眼:无眼=1:1红眼:白眼:无眼=1:1:2
第二组白眼无眼红眼白眼红眼:白眼:无眼=3:3:2红眼:白眼:无眼=3:3:2

(1)生物学实验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让F1中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代雄果蝇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眼:白眼:红眼=____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中,F2果蝇种群中r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4)几种性染色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异常种类XXYXOXXXOYXYYYY
性别及育性雌性、可育雄性、不育死亡死亡雄性、可育死亡

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正常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就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雄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O)。已知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并正常分离,另外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将上述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分别与性染色体正常的异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22更新 | 19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小黑麦为二倍体生物,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共有7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三种类型。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
(1)若需区分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进行判断。
(2)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条。
(3)已知小黑麦的抗病(B)与不抗病(b)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无b基因也视为纯合子),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与____________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①若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一代表现为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2018-04-10更新 | 483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 (0.4)
【推荐3】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突变体对相关基因进行研究。
(1)将水稻“中花11”的叶片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外源T-DNA(含bar标记基因)会整合到水稻基因组,获得水稻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中包含株高、叶色、叶型、育性、分蘖数等明显性状改变,构建该突变体库的过程中,引起性状改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实验操作中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B.实验过程中偶然接触紫外线或化学药品
C.DNA复制过程中的DNA序列变化
D.外源T-DNA的插入导致DNA序列变化
E.组织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的互换

(2)对突变体库进行自交和表型筛选获得纯合的早衰突变体。为研究早衰突变与T-DNA整合之间的关系,将纯合的早衰突变体与“中花11”回交之后,分析F2的性状分离情况和对bar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①若F2的正常植株:早衰植株=3:1,则突变体的早衰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
②若F2的所有植株中含bar基因与不含bar基因之比为3:1,则T-DNA是单个插入;
③若F2__________,则该突变为T-DNA插入引起。

经检验,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请在下图中标出bar基因(用表示)可能的位置____

(3)为获得该衰老相关基因,研究人员设计了外源接头介导的PCR进行扩增,主要过程见下图。外源接头包括长单链接头和短单链接头,二者部分互补。以长单链接头的部分序列为引物a和b,根据T-DNA已知序列设计引物c、d、e、f。
实验的主要流程为: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DNA产生多种片段→分别连接上外源接头→以d为引物合成一条子链,再以__________为引物合成互补链,得到PCR产物1→为减少非特异性扩增,以__________为引物进行PCR得到产物3(同理得到产物2和产物4)→对产物3和产物4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鉴定。

(4)引起衰老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植物激素的调节和__________等。该研究为延缓水稻衰老、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03-29更新 | 4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