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生物与环境 > 种群和群落 > 种群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选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2 题号:18534598
某小组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固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死菌被染色)对活菌进行计数并得出数量变化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计数时只计数未染色的菌体,取样时未振荡,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
B.若将酵母菌的接种数量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K值加倍
C.本实验缺少对照组,没有遵循实验对照原则
D.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推荐1】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最好选择生殖期调查猕猴种群数量
C.7~9岁个体中雄/雌比值最小,可能与雄性在争夺王位和配偶过程中死亡率较高有关
D.该种群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和性别比例将不会发生变化
2020-12-20更新 | 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A.曲线①、②分别是B组和A组,实验结果与供氧情况无关
B.曲线③、④分别是D组和C组,两锥形瓶内种群K值不同
C.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与营养物质的供应情况有关
D.适当增加接种量,不会影响种群的K值大小,但到达K值的时间会提前
2023-04-09更新 | 1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在水稻上寄生后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稻螟赤眼蜂被吸引至A、B两侧不同“气味”的水稻的百分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相同,种间竞争激烈
B.褐飞虱的存在提高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C.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利用特定的“气味”吸引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2023-04-30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